工商時報【記者黃怡錦/台北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昨(11)日公布最新外匯存底數額,在5月大幅減少510億美元後,6月又轉負為正,增加147.69億美元,累計達2.4543兆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1%。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數額減少了1,707億美元。

專家解讀,此主要與外儲中以歐元為主的非美元資產價值隨匯率波動發生變化,以及5月份以來外匯淨流入壓力緩解有關。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今年前半年,儘管國際收支順差減少,但仍使得中國的外匯存底持續累積,近期以來,中國政府已經開放銀行購匯到外地投資不需審批,並且鼓勵陸企進行海外投資,都是在釋放外匯存底累積的壓力。

根據人行統計資料顯示,上個月的新增外匯占款1,315.64億人民幣(下同),環比下降幅度達54%;而6月中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進一步減少,僅1,171億元,創下自去年8月以來新低,此也顯示出資金流出已有跡象。

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雖然當前人民幣存在一定的升值預期,中國的利息也略高於美國,但是考慮到中國當地資產價格,包括股市與房市在內,並未處於上升區間;也因此在相當程度上,便會減弱熱錢流入的動機。

再者,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小,存入銀行體系的熱錢,其獲利空間將相當有限,在中國為實施資本管制之下,熱錢流入的成本太高,便不太可能於此時大規模地流向中國市場。

過去幾年來,中國維持國際收支雙順差,在吸收外匯流入的同時,也同時投放大量的基礎貨幣,一般而言,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貨幣政策應該趨緊。

路透引述中國農業銀行研究員說法指稱,外匯占款正逐漸從基礎貨幣的主要創造管道退出,未來公開市場操作將越來越重要。如果7月還維持如此狀況,不排除人行將暫停3年期央票的發行。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短期內外匯存底成長速度放緩,還不能夠判斷中國的外儲成長態勢發生明顯的變化。總體而言,中國希望避免外匯存底增速過快,並實現其保值、增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