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機票價格的愛恨交錯」(彭群弼報導)
到虹橋機場的票價,或台灣各點到上海票價,大家反應票價太貴,經過溝通之後,三家航空公司願意就台灣各點到虹橋票價檢討,原則上會往下調,一成到一成五左右。
這是民航局長李龍文十四號主動召開記者會,幫航空公司對外宣布,上海機票的票價要調降,「主管機關」幫業者宣布降價幅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最大的壓力來源,當然就是民意,媒體大篇幅的報導,更不要說,來自消保團體的壓力。票價太貴的主要理由,就是飛航時間短,但,票價卻很貴,怎麼算,消費者都覺得被坑。這樣的氣氛,在首航日到達頂點,因為媒體追著旅客,第一個問題就是,票價貴不貴?答案當然很簡單,一萬五千二,太不合理了,我一直要反應這個問題,到香港里程,一個小時二十分鐘,五千多,七千多,我們參加展覽時,有九千多塊,你看,里程加了15分鐘,要一萬五千多,太不合理了。,
這樣的聲浪在松山機場裡迴盪,透過媒體的報導,讓首航活動只剩下票價爭議一種聲音反覆出現,對於辛苦多時的交通部門而言,當然有些洩氣,不過,更讓行政部門緊張的是,與標榜照顧庶民,庶民優先的政府政策出現落差,讓民航局緊張地趕快發新聞稿澄清,又是強調票價計算不能只算里程數,又是強調上海虹橋開航,已經成功地兌現了打造東北亞黃金航線競選承諾的第一步。
觀察兩岸票價的變動,原本應該是充分反應需求的市場機制運作,兩岸關係改善,第一個目標就是大三通,航空部分先從週末包機擴大,再進入常態化包機,去年底終於「進化」到三通,班機定期起降,但兩岸航線採總量管制,雙方都有班次限制,不但如此,熱門航點也都有嚴格的班次上限,兩岸業者都必須到民航主管機關排隊搶配額,從一開始,兩岸航線就不是「市場經濟運作下的產物,而是兩岸政府在高度政治操作的過程中,用來「反應」配合民眾需要的一種行政操作。
因此,改善兩岸關係的具體表現,就是直航班機不必繞飛香港,班機的航管交接可以在空中完成,也不必經「他人之手」,解決高度敏感的主權問題之後,接下來就是應該提供「何種水準」的服務。兩岸呈現明顯落差,台灣五家航空業者,等待直航超過十年以上,直航商機有如強心針,沒人嫌少。對岸業者則是將兩岸航線視為服膺領導,支持政策的樣版,面子要夠,場面要大。賺錢與否倒是其次。在各有盤算的狀況下,初期的營運,並不如雙方預期出現一位難求。除了上海航線之外,部分航線的載客率甚至不到五成,營運狀況不佳。
不過,今年三月份之後,陸客大量來台,在觀光旅客大幅成長的帶動下,部分每週一班低密度航線也出現搭機人潮,甚至連半夜出發的航班,都可以賣到九成,一位難求的氣氛成為主流,兩岸協商就是要增班。農曆年過後,機票價格也水漲船高,航空公司多次調漲,消費者怒氣越來越高。台北市與上海市,兩位市長臨門一腳,提前破網,讓虹橋航線起飛,卻也讓機票價格問題,攻佔媒體報導的焦點,行政部門「不得不」有所回應。
週四民航局率先喝降價咖啡,並且主動「幫」業者宣布降價之後,週五,大陸籍的航空業者也跟進,上海航線的票價從最貴的一萬七,下殺到一萬二上下,最便宜的只要一萬一千多塊,雖然無法達到消保團體的訴求:一萬元的高標準,但多少已經有所交代。但後遺症則是,其他航點的台商也立刻發出怒吼,認為政府「只干預上海航線」形同圖利當地台商,其他從珠三角或大陸華中、華北進出的台商,都紛紛抱怨,要求比照降價,否則都是台商,為何獨厚上海?
事實上,當民航局關切兩岸票價,主動介入之後,注定就是打一場拿不到勝利,得不到掌聲的戰爭,原因很簡單,不管價錢殺到多低,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兩岸班次受限於政治談判,一開始就不是「專業」的民航議題,班次及航點的分配,最高指導原則,都來自於兩岸關係的精密計算,在台灣需求遠高於對岸的不平衡態勢下,台灣在談判桌上,除了「要更多」之外,幾乎沒有可以動用的籌碼。對岸「給」多少,台灣收多少。除了繼續用服務兩岸旅客的訴求之外,外界很難看出台灣還有什麼可以討價還價的餘地?
不但如此,依照現行法規,民航局甚至連「干預票價」的法源依據都沒有,只能夠「道德勸說」航空公司「政策配合」,否則,也只能恐嚇業者下次不給糖吃李龍文:他們配不配合,我們都在看,下一次如果航權分配,當作參考。
平心而論,兩岸航線,特殊到只有兩岸業者能飛,班次靠談判決定,不是旅客的需求,票價,當然也不是市場機制可以浮動,換言之,兩岸政府都有資格介入,更有權利照顧兩岸的消費者,避免受保護的航空公司賺取超額的利潤,但,雙方民航主管機關卻都要拿著「市場機制」的擋箭牌作態,掩飾兩岸航線的特殊性,面對消費者的抗議,理不直,氣也不壯。
要把兩岸航線,納入我方現有法規可以管制的國內線票價管制,李龍文說: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風波
進退維谷,父子騎驢,是目前交通主管部門面對兩岸票價畸形發展的困境,兩岸政府實在不需要扭扭捏捏,乾脆透過協議,依照班次運能及市場反應,訂出各航線消費者可以接受,航空公司不會飛一班,賠一班的票價上限,讓兩岸業者在上限以內,做有限度的自由競爭,依照,淡旺季提供不同票價選擇,消費者開心,業者不必天天喝降價咖啡,節省社會成本,媒體或許也就閉嘴不過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