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5日電)二次大戰侵華日軍731部隊曾以數千中國人進行細菌戰活體實驗而惡名昭彰,如今,有人提議將731部隊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隊本部及實驗室遺址申請為聯合國文化遺產,引發不少爭議。

  根據史料記載,731部隊是在抗日戰爭(1937-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從事生物戰細菌戰研究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秘密軍事醫療部隊。

  731部隊的前身,是石井四郎於1932年在中國東北哈爾濱市郊的背陰河(即平房區)設立的東鄉部隊,此區域當時是傀儡政權滿洲國的一部分。當初,731部隊偽裝成1個水淨化部隊,不久,此部隊就開始進行在日本國內無法進行的人體實驗。

中華工商時報報導,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3000名無辜中國人被日軍731部隊在哈爾濱平房區隊本部直接當成活體細菌試驗材料,無一生還。今年5月,這些受害者名單被中國學者金成民確定並公佈。

  報導指出,人類歷史上,「731」這個名詞是與恐怖、魔鬼、慘無人道、滅絕人寰等字眼聯繫在一起的,但731部隊相關資料已經被日方全數銷毀。

  報導說,從哈爾濱火車站乘車向南,歷時50分鐘左右,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25號,1處新舊不一的房產,這就是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證陳列館。

  目前,對遊客開放的建築物中有1座731基地,裡面包括當時各種生產設施。有約4500個培養跳蚤的容器,6個巨大的製造各種化學製品的鍋爐,以及約1800個用於生產生物戰劑的容器,幾天內就可以生產出大約30公克腺鼠疫純菌劑。

  經研究證實,731部隊當時已具有可將全部人類毀滅數次的細菌武器生產能力,他們少量的「研究成果」投放於戰場,造成至少20萬人死傷。

  報導說,為永久保存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從2000年開始,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有關部門耗資近億元對731部隊遺址進行了首次全面清理,建成「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並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哈爾濱市一直籌畫爭取將731部隊遺址申報為世界遺產,成為中國唯一的二戰期間戰爭罪行遺址。這項努力並獲得731部隊史實研究專家金成民支持。

  報導指出,在此之前,二戰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有先例。譬如波蘭和日本分別於1976年和1996年將其國內的二戰遺址申報成功:1個是波蘭的「奧斯維辛迫害猶太人集中營」;另1個是日本廣島二戰原子彈爆炸地「廣島和平公園」。因此,毫無疑問,哈爾濱市731部隊遺址完全符合申遺的標準。

  據報導,將731部隊遺址申報世界遺產的想法始於1996年。當年,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申遺成功。  

然而,對於731部隊遺址申遺的價值與必要性,卻成為喧囂一時的輿論焦點:爭論的焦點在於「731」遺址可否作為文化遺產去申報世界遺產?它的價值何在?

  前「731」紀念館館長王鵬認為,731部隊罪行是反人類的,它不光是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類去關注和反思。將此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就是要讓更多人來關注這段慘痛歷史,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

  然而,也有民眾投書媒體說,731部隊遺址是反文化「遺毒」,體現的是「一種弱肉強食的侵略文化,一種慘絕人寰的血腥文化」,將這樣的「文化」申報世界遺產是一大錯誤。

同時,若干專家認為,731部隊遺址目前還不具備「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的若干條件,如仍有部分遺址被佔用,不能對外開放、影響整體格局;有關「731」學術研究人才少,也缺少地方性法規保護等。

  因為意見莫衷一是,專家建議哈爾濱市應盡快制定「哈爾濱市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遺址保護條例」,使731部隊遺址依法得到保護和管理;同時,建立「731」國際研究中心,引進高水準的學術研究人才,並吸引各國研究者前來調查研究,進一步擴大731部隊遺址的國際關注度;同時做好罪證挖掘工作,集中力量全方位、立體地完善申遺格局再說。9907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