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5日電)退休台商張君達點亮中國大陸8000名清寒學子人生,他並期望學子們未來能回饋社會,繼續傳遞愛心。

  今年高考(大學聯招),渭南市大荔中學的張萌成績列陝西省第86名,秋天將進復旦大學唸書。中新社報導,張萌說,「撿回珍珠計劃」和張君達「拯救了我的一生」。

這個雙耳失聰的西北農村姑娘,當年憑驚人毅力考入重點高中,張君達伸出的援手不只解決學習的支出,還介紹友人出資為她配上人工耳蝸。重返有聲世界後,她闖過高考這一人生重要關口。

此外,今年夏天,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陸續收到大陸約20個省份1000多份高考喜報,來自貧苦家庭的考生完成人生中一次重大轉折;基金會創辦人王建(火宣)「教育讓窮人翻身,是最偉大的慈善事業」的理念在他(她)們身上實現。

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張君達告訴中新社,大陸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學以後學生也容易取得助學貸款;但高中3年成為缺口,很多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孩子因為沒錢就沒辦法讀高中,失去改變人生的機會。

基金會將這些孩子比作一顆顆珍珠。「撿回珍珠計劃」中,基金會與各地重點高中合作,校方負責尋覓合乎要求的學生並免除學費、住宿費,基金會為每位同學備齊3年共7500元的餐費、書本費等費用。

走訪過新疆、寧夏、貴州等中西部各窮困地區,張君達發現優秀的窮困孩子實在多,才17、8歲的青少年已經把人生所有的苦都嚐遍,還在堅持著他(她)們讀書的夢想,1年3000至4000名額實在微不足道。

據報導,2007年,曾任台灣財政部長的王建(火宣)在浙江成立基金會時,全部資金都向台灣企業界募集,2008年他回台繼續從政。退休台商張君達接手後,考慮到基金會將長期在大陸發展,開始也向大陸公眾募款。

他認為,事實上,大陸有太多愛心人士,最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相信你,覺得捐出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

張君達常講「做慈善一定要把品質做好,這樣別人才會相信我們」。「撿回珍珠計劃」的招生工作交由學校負責,張君達說,校方必須提供資料,開學後我們一定會踏訪每一個學校的學生,做家庭訪問;一經發現不符合條件的學生,馬上要求學校換上真正家境窮困的學生。「我們已經做到沒有一個學生不認得我,沒有一個學生不知道我的電話號碼」。

「相比於富人,中產階層更熱衷於做慈善,他們將是未來大陸慈善事業的中堅力量」,張君達說,現在只要有人願意聽,他就去演講、講基金會在做什麼事情。從2009年開始收到第1筆大陸的愛心捐款開始,大陸捐款今年已達全部金額的31%;「很希望在未來兩年內,台灣和大陸的愛心捐款一半對一半」。

63歲的張君達,出自經商世家,畢業於台灣名校,家族事業成功、生活優越。將企業交到兒子手中,做公益3年,他的生活有非常大的改變--不好意思坐商務艙或頭等艙,麻將也不打了,出差時也住3、50塊錢的旅館;他說,「我必須在生活上自律,不然對基金會形像有影響」。

2007年1500名,2008年2600名,2009年3200名,今年4400名。根據募款情況,各地「珍珠班」招生總名額每年增長,今年夏天各地的高考喜報讓基金會同事加倍地有成就感,「好像我們自己唸北大、清華一樣」。

談及未來,張君達特別希望受捐助的同學有能力時能回饋公眾,將愛心傳遞下去。目前看來,孩子們的愛心這不是問題;包括張萌在內許多同學之所以選擇到上海、浙江讀書,就是希望能幫張君達一點忙,在大學時就先為「撿回珍珠計劃」當志工。9907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