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又稱紫禁城)佔地80公頃,福建省「三坊七巷」面積只有它的一半,但別小看這區區的40公頃,它前前後後孕育出超過150位中國名人,包括林覺民、冰心、沈葆楨、林則徐、左宗棠等人,都來自這塊寶地。
三坊七巷建於西晉末年,但是一直到明清時期才達到鼎盛,其中的5公頃後來進行改建,成為台灣板橋林家的住所。
南後(后)街為三坊七巷的主幹道,左邊有三個坊,由北而南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與光祿坊。右邊有七條巷子,依序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坊、街、巷的排列看起來像「非」字,也像人的肋骨,其區別在於坊是高級住宅區,巷則是市場。
為什麼三坊七巷可以出這麼多名人呢?據說是因為三坊七巷的兩側各有一條河流,從空中俯瞰起來像是一本打開的書,因此住在這裡的人特別成材,多半都當官去了。
眾人皆知的《與妻訣別書》,就是楊橋巷名人林覺民的遺作。林覺民13歲參加科舉,在試卷上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後,隨即交卷離去。20歲到日本留學,結識了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1911年林覺民參與廣州起義被捕,而後從容就義,享年24歲。
為避免官兵追捕,林覺民辭世後,他的妻小便搬離楊橋巷,其住所後來被冰心的祖父給買了下來。冰心,活了一整個二十世紀(1990年~1999年)的百歲作家,她逝世之後,住所便成為一戶出兩位名人的地方了。
1949年後,光祿坊、吉庇巷及楊橋巷皆改建為馬路,因此三坊七巷現在只剩下二坊五巷。但過去以士大夫階層及文化人士為主要居民的街區,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到WEnews看更多三坊七巷的照片→http://wenews.nownews.com/news/20/news_20367.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