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遏止保險當存款賣,保險局打算從銀行通路下手!保險局將要求壽險公會、保險經紀人公會、保險代理人公會蒐集各國情況,訂定銀行通路行銷新契約保單,須有一定比重是「保障型」商品,保險局希望從件數及新契約金額比重去訂定,最快年底定案,明年上路。

去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9251億元中,利變年金就有3009億元,躉繳型傳統壽險就有1934億元,投資型保單則有1685億元,等於較偏向儲蓄、投資型的商品,就占新契約保費72%左右,還不包括分期繳的儲蓄險、養老險等。

今年前5月利變年金的新契約保費,已有1931億元,躉繳型傳統壽險也有1,001億元,投資型保單則有554億元,占前5月新契約保費的比重更達78%,也就是今年前5月偏向儲蓄、投資性的新契約保費,比重更往上攀升,因此保險局視為重要「政績」的新契約平均保額,不斷下降,一直無法達到目標。

這些儲蓄、投資型的商品,目前大部分都是銀行通路行銷,尤其銀行財富管理沒有結構債可賣,再加上連年的低利率環境,銀行向客戶推薦利率稍高的利變年金、6年期養老險等,就能成功將許多定存資金,移往新契約保費,替銀行通路賺進不少佣金。

這樣的情況,不只讓國人平均保額無法有效成長,降低保險對社會安全的功能,更可能讓部分壽險公司利差損負擔更重、流動性風險提高,因此保險局決定要在銀行通路限制保障型商品應占有一定比重,也就是要求銀行在銷售儲蓄型、投資型保單之餘,一定要同步銷售保障型保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