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黃怡錦/綜合報導】

香港為了積極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正加速拓展人民幣業務,昨(8)日,香港首支由非銀行企業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最終發行規模達到13.8億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2月,隨著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放寬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限制,允許香港及海外企業、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銀行可展開人民幣融資及貸款,並放寬企業開設人民幣帳戶限制。

昨日,合和公路基建指出,在13家機構投資者踴躍認購之下,總申購金額達21.9億元,接近計畫發行規模10億元的2.19倍。最後,港企合和公路基建2年期人民幣公司債,發行量遂擴增至13.8億元。

中銀香港副執行總裁王仕雄向媒體指出,大陸資金面偏緊,債券的利率也高於香港,因此,許多企業傾向選擇在香港而非大陸當地發行人民幣債券,目前中銀香港正在與多個行業的企業洽談合作中。

合和公路基建董事總經理胡文新也指出,4月分,公司股息首次獲准以人民幣匯出,不用預先結算為港元或美元。短短2個月內,人民幣占公司流動現金比例已達1成,公司業務已開始用人民幣結算,本次發行債券更有助優化公司的資本。

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近日透露,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清算協議將進行修改,或會有助於香港拓展人民幣產品。

高盛證券認為,為了增加人民幣的流通規模,香港必須增加以人民幣計價、報酬率具有吸引力的資產品種,特別是債券,從而鼓勵人民幣在海外累積。

自政策開放以來,已有多家大陸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前年6月,國家開發銀行率先在港發行約5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此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交通銀行也相繼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去年,在大陸設立子行的東亞銀行、匯豐銀行先後於香港發行不少於1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中國財政部去年也在香港發行高達6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