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經濟部完成兩岸簽署ECFA對國內經濟影響程度評估,部長施顏祥指出,光是對岸調降我國539項貨品關稅,預估將使台灣GDP成長0.4個百分點,相當於550億元,整體產值提高1,900億元,增加6萬就業人口。

施顏祥昨天赴行政院會報告「ECFA簽署後對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之輔導措施」,在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經濟部最近已就兩岸簽署ECFA後,列入早收清單的貨品項目透過模型完成影響評估,即使不計入服務業對台灣創造的利益在內,單獨就貨品早收清單項目來看,就將使台灣GDP成長0.4個百分點。

此外,大陸對台灣調降539項貨品關稅,預估可為廠商節省約295億元的關稅,並使台灣整體產值增加0.86%,相當於1,900億元。

對在野黨批評ECFA只對大企業有利,卻對中小企業有害,施顏祥強調,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的早收項目,有二分之一都屬於敏感性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或農產品,像是汽車零組件、熱水器、過濾器、小家電、手工具、服飾配件、內衣、鞋、襪、袋包箱及蘭花、香蕉、茶葉等,這些項目在大陸的稅率都高達10%以上,納入早收清單,可幫助廠商拓展大陸市場,台灣的產業規模擴大,也可創造新就業機會。

由於我國將爭取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施顏祥表示,雖然ECFA並未將我國17項弱勢產業納入給予大陸的早收清單,但未來仍可能面臨FTA的衝擊,因此經濟部仍將照原計畫推出10年950億元「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輔導這17項弱勢產業轉型升級,並支援受損害的業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