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區漁會昨(九)日據函表示,政府為確保永續漁業資源,對於捕撈飛魚卵作業已採取總量管制;七月八日已達年度總量限額的三百噸,請漁民朋友配合停止作業儘速返港。
漁會表示,飛魚屬洄游性魚類,每年均會洄游至彭佳嶼附近海域產卵,漁民利用飛魚產卵在海草的習性,使用草蓆捕獲飛魚卵,飛魚卵雖可提供消費眾優質的魚類蛋白質,但若過度消費此資源,將使後續年度飛魚族群量的加入量逐漸減少;另外,飛魚在食物鏈中屬低階層的消費者,又是鬼頭刀、鰆魚、鰹鮪類等中大型洄游性魚類重要食物來源,學者指出飛魚為齒鰆(正鰹)重要餌料之一,研究報告顯示齒鰆有明顯下降的趨勢,為此,若漁政機關再不妥適管理,海洋食物鏈將出現嚴重斷層,致使海洋生態失衡。
漁業署函示,為使飛魚卵能順利孵化,加入再生產的行列,該署在兼顧漁業利用及生態保育的前提下,將飛魚卵資源納入管理,歷年來的學術研究報告指出,每年飛魚卵漁季約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下旬,六月為盛漁期,近三年來於漁季開始前,會召集學者及各相關縣市政府及區漁會研議相關管理措施,近三年飛魚卵總漁獲量均訂定為三百公噸,以確保飛魚漁業資源永續性,採取總量管制屬必要措施。
漁會強調,漁民應誠實申報捕獲量,並於進港後三日內繳交魚貨核銷紀錄表,漁業署將持續委託專家學者分析蒐得的資料,據以推估資源量,有效掌握飛魚卵漁業資源,並納入次年度總容許漁獲量訂定的依據;漁業署呼籲,為使飛魚卵漁業永續經營,本年度已達總量限額,並於七月二日發布漁季於七月八日結束,請漁民配合停止作業進港,以利資源能永續善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