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巴黎14日電) 一項大膽的研究今天指出,中國兩千年來受到的外力侵略和內戰,主要是因為氣候寒冷化的影響,封建主義、階級鬥爭或政府腐敗的因素都在其次。
研究發現,嚴重糧食短缺引爆內戰,或是讓飢餓的遊牧民族從蒙古大草原傾巢而出,其實一直都和長期的氣候寒冷化脫不了關係。
相反地,中原的安定繁榮,原因則是持續的溫暖氣候。
乾旱、洪水、蝗災等種種氣候現象,導致中國改朝換代的說法並不新鮮。
但以前從未有人系統化地將中國長期以來的歷史變動做出統整,看看氣候與中國社會究竟如何相互影響。
由北京中國科學院(CAS)教授張志斌率領的中國與歐洲科學家,決定將2組逾1900年的數據拿來比較。
他們研究戰爭頻率、米價變動、蝗災、乾旱以及洪水,並將內戰和外力入侵作出劃分。同時也透過研究,重建當時的氣候狀況。
他們得出結論:「農業王朝的崩解,像是漢朝(25-220)、唐朝(618-907)、北宋(960-1125)、南宋(1127-1279),以及明朝(1368-1644),都與低溫或是溫度迅速下降有關。」
他們表示,食物短缺可能讓這些朝代國力衰退,北方遊牧民族受到溫度變動的影響更劇烈,也因此南侵。
氣溫一年若平均下降攝氏2度,就會讓草原的生長最多短缺40天,而草原對家畜來說相當重要。
研究發現,氣候變冷時也會有更多乾旱及洪水,但直接引發戰爭與朝代變動的,則是米價變動以及蝗災。
他們發現羅馬帝國和馬雅文化,也是在氣候變冷時衰亡。
該研究團隊推測,每160或320年氣溫的週期性地變動,與自然氣候的變化,亦即太陽活動和地球自轉、公轉的波動有關。(譯者:中央社戴雅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