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訪山川尋畫蹤的曾西蓉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714 14:05:02)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畢業的曾西蓉不是一開始就喜歡繪畫的,他在進入師專之後看到老師甄溟的山水畫,發現山川大澤的雄偉浩瀚,才一頭栽入繪畫的世界,不時深入名山大澤,擎起畫筆畫下自己的感動。

自稱內向的曾西蓉,從小就愛念書,上了嘉義師專之後,參觀老師甄溟的畫,看到了山川的峻偉,感受著天地的渺?,一種從古至今的感動觸發了蘊藏心底的細胞,於是,開始向甄老師學畫,而後,拿起了畫筆,訪幽探勝,攀爬高山,記錄彩霞煙雲、峻嶺深壑。

83年之後他走訪山川的時間多了,在塔塔加寫下了「玉山瑞雪」,84年有了寫意畫「秋巖高隱」、「晴巒蕭寺」、「雪峰幽居」、「野趣」,畫下嘉義中山公園的大樹,寫下蘭潭的秋景,記錄中橫公路的山色。

85年他前往桂林,畫出「高田風光」、「移家傍水溪」、「十里江村入圖畫」、86年寫下「漓江曲渚」、88年再寫「漓江春霽」、「漓江秀色」、「陽朔春曉」、「濛濛漓江秋意濃」、「漓江清曉」。接著他尋著玉屏索道上了黃山,寫下「玉屏初曉」,在始信峰寫生,在清涼台觀景,記下夢筆生花的聳峙,玉屏樓頂的風華。黃山的真面目,天都峰的奇偉都在他的畫筆下呈現出來,在始信峰的畫作裡下他寫下了李白的詩句:「讀書廿年想雲海,攀天今日上蓮花,巉岏俯極三千界,縹渺高承萬里槎」,抒發了自己的心境。之後他再赴桂林、再上黃山,又往張家界寫下「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樹奇、珍奇異獸之奇的六奇樓」,在九寨溝寫下飛瀑流泉的雄偉,珍珠灘的晶瑩。

他喜愛藝術,更愛清靜,他不喜歡像歌星般的面對群眾,寧可抱著畫架獨自面對蒼穹,享受寧謐與壯闊,他在國小、國中、高中都擔任過老師,修過高師大的四十學分,他愛獨處,進修圖書館的學分,在嘉義家職擔任圖書館主任的工作。

為著探索繪畫的理論,94年他到南華大學的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攻讀碩士學位,以《劉海粟的山水風格演變》完成論文,在南華大學研修的課程中,讓自己清楚的知道宋、元、明、清畫風的改變、宗派的分流,他熱愛北宗的雄偉,卻也欣賞南宗的和緩,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將分流復合。

朋友們說他的畫很「純」,在傳統中求改變,不會急燥的創新,他說自己不是天才型的畫家,卻是腳踏實地的將乾淨、清爽的畫風呈現給大家。。

他教書超過三十年,是到了可以退休的時候,為著持續遊山玩水的樂趣,將自己對史地、文創、藝術、景觀的專業,介紹給同好,因此他參加了導遊及領隊的考試,已經錄取,即將接受訓練,期盼退休之後,帶領愛山樂水的人,欣賞山川之美、煙雨之勝。

圖說:曾西蓉與其畫作

訊息來源:財團法人- 南華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629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