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生效後,兩岸將各自成立經濟合作委員會,負責後續的協商事宜。在野黨批評經合會將成為幕後黑手,不受約束。對此,陸委會指出,經合會的成員是由政府機關官員組成,除了會受到行政系統規範外,國會也絕對可以高度監督。(張德厚報導)

兩岸經合會將於ECFA生效後正式運作,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指出,兩岸經合會不是常設組織,沒有專職人員,也不編列預算,只是兩岸兩會下的協商平台,雙方依據協商或合作的功能性需求,各自指定政府機關的官員組成,因為成員都是由政府機關的官員,必然各自受到行政系統規範,且依法接受國會監督。劉德勳:『經合會只是兩岸之間彼此面對面的一個機制;而且他本來就是官員去面對這一塊,他以公務員身分所接受到的公務員的行政法、相關的監督、長官的監督、面對國會負責任的監督等等,一切一樣承受。』

劉德勳表示,兩岸成立經合會,主要考量海基海協兩會既有的業務沈重,因此輔助兩會處理ECFA相關事宜,等於取代過去由官員組成的業務小組,而經合會沒有簽署權,雙方在經合會完成的後續協議,仍必須回到海基海協兩會簽署,也要送立法院完成審議、備查等相關程序,與目前兩岸協議的處理方式完全相同,根本沒有在野黨所指的「空白授權」問題,更不會是幕後「黑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