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務局長蕭丁訓應中華貨物通關自動化協會理事長劉陽柳之邀,赴龍華科技大學與國內技專校院相關科系學者分享航港物流再造商機相關議題,獲與會學者熱烈歡迎,劉理事長特贈感謝狀予蕭局長。由於交通部推動兩岸直航政策時,已同時為台灣國際商港尋找定位並規劃執行目標,高雄港務局指出,台灣港口不再是相互競爭,而是對內分工、對外統合競爭,四個港務局將於一○一年轉型為一家港務總公司,採取「政企分離」制度,落實企業化精神,屆時我國港口營運將更具彈性與競爭力。

本次講座分別介紹基隆港(含台北港、蘇澳港)、台中港及高雄港(含安平港、布袋港、澎湖港)物流發展現況及港口規劃,同時也善用機會行銷港口,希藉由與會學者的傳承,讓台灣港口發展得以向下扎根、向上提昇。

蕭局長表示,台灣各港正善用各自的優勢條件,朝向港口分工的目標前進,創造屬於各自港口發展最佳模式;加上交通部接手推動自由貿易港區政策,以「境內關外」精神鼓勵從事物流作業,享有免關稅、營業稅、貨物稅、推廣貿易服務費、商港服務費及營業所得稅等相關稅賦之優惠,強化台灣產業競爭力。

以自由貿易港區發展現況來說,交通部九十九年五月七日舉辦「台灣自由貿易港區發展策略論壇」,關稅總局長吳愛國研讀交通部長毛治國當日演講資料,了解到推展自由貿易港區不是將製造業或加工之生產線移入港區,而是採取與加工出口區或課稅區廠商分工方式,連接成「前店後廠」的作業模式,除了發揮兩區優勢,也活絡廠能運力,因此主動提出修改自由貿易港區通關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關稅總局的改變令人佩服。

高雄港務局長蕭丁訓表示,這次的意見交流是個開始,希望與會學者往後有機會與港口相關單位多聯繫,使產官學對於政府政策能凝聚共識,進而支持政府產業相關政策。此外,港口是為產業服務,台灣的港口物流更是以建立貨物無障礙通關為目的,各港口以此為目標,積極努力中,也歡迎產業多加利用港口便利性,到港投資。

高雄港務局指出,國內港口整合首要條件就是從自我優劣條件分析,進而策劃港口定位,港口發展不僅「有什麼、做什麼」,更要「做什麼、有什麼」,才能突破現況,爭取佳績;如台中港是一個人工港,無中生有一直到目前劃設十六個專業區、九十八年貨物裝卸量達九千萬噸,今(九十九)年更朝向一億噸港口努力。

而基隆港鄰近台北都會區,擁有故宮名勝古蹟及一○一現代化建築的景點,具有發展郵輪母港的條件;台北港則以汽車物流為主;蘇澳港必翔電動車產業,則有利於產業群聚效果。

高雄港受惠於天然良港優勢,港口水深、潮差小、航線密集,加上台灣南部日照強,適合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近期高雄港務局計畫有償撥用高雄市政府南星計畫土地,配合政府新能源政策,規劃引進太陽能產業進駐;另外引進鑽油平台組裝作業,結合國內產業製造及自由貿易港區物流加值,是自由貿易港區最典型的作業模式;高雄港位居台灣南部,臨近台灣農漁牧產地,港口又具有最先進多溫層冷凍物流倉儲設備,加上農漁牧產品列入ECFA早收清單,未來農漁牧產品物流快遞作業也是高雄港重點之一。

建設一個港口非常不易,要維持港口營運更不簡單,尤其保持有盈餘更是一大挑戰,蕭局長以從事港口營運達四十年的經驗來看台灣港口發展,表示對台灣港口發展是持樂觀態度,只要各港口定位清楚、企業化彈性、多角化經營、對內分工、對外競爭,則港口數量僅是一個數字,並不阻礙港口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