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正慶台北9日電)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副研究員李淳表示,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FA)後,最大的利益是兩岸經貿制度化,制度定位清楚只會讓兩岸經貿發展往前走、而不會倒退。

李淳在「ECFA後的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上指出,外界沒必要太過拘泥於ECFA早期收穫清單取得多少美金的利益,而是過去兩岸經貿關係時進時退的現象,從此有了清楚的定位,投資環境等法規更加明確且持續。

李淳說,簽署ECFA最大的利益和效果就是經貿交流制度化,連帶使得未來兩岸關係可預測性更高。

隨著ECFA生效後6個月展開更廣泛的貨品、服務貿易談判,李淳建議,將來扮演窗口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如何執行?找誰談?政府應做好準備。

李淳表示,因應自由化提出的各項策略都會涉及本國法律的修正,任何的改變都會帶來壓力,此外,當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時,不會再有所謂的「讓利說」,政府就必須做好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的決心。

他並且提醒,兩岸經貿關係更加深化後,其實許多的貿易障礙是在大陸各省,當台灣貨品出口到大陸各省時,將面臨不同口岸的報關「潛規則」(只能做、不能明說的「規則」),如何打破這一貿易障礙,也是台灣將來要面對的問題。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主任徐世勳在座談會中指出,雖然ECFA對台灣的農產品出口具有推助的力量,但產品輸入大陸後更需要批發市場的作用,如果當地沒有,將會帶來很多的風險,例如農漁產品未經冷凍、冷藏,食品安全方面便容易惹出麻煩。

與會的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黃智聰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大陸對台灣的「讓利」會讓到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大陸的「讓利」會慢慢的消失?這些都是政府要去思考的問題。

黃智聰建議,雖然ECFA是兩岸合作的歷史必然,但如何整合台灣靈活的中小企業、協助他們在大陸開疆闢土,以及調整好產業體質而不再受到國家發展的侷限,這些也都是政府將來必須面臨的課題。9907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