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台灣彷彿得了憂鬱症,社會更像一個壓力鍋,民眾總是生活在緊張中。此一描述是否過當,也許每人各有不同感受。然而從不間斷的政治紛擾,非但撕裂了社會,也使國家前途受到頓挫。

兩岸經濟協議(ECFA)已完成簽署,只待立法院審議通過即可正式生效。我們姑先不論簽署ECFA,是否如政府所言是讓台灣經濟走向國際化,可以嘉惠全民。或如民進黨一再指稱的此一協議根本是「傾中賣台」,要以激烈手段反對到底。但從ECFA初談開始,內容尚未成形之際,在野黨即已將兩岸經濟協議妖魔化。吾人要質疑的是即使遲至馬蔡在電視上公開辯論ECFA時,蔡英文主席仍在抱怨因協議內容不夠透明化,使她手邊缺乏具體資料可以進行辯論。既然不了解內容,又如何據以反對?

現在兩岸簽署了ECFA協議,民進黨正式進入備戰狀態,並成立「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更主張此一協議具「強烈的條約性格」國會應逐條審查。在民主政治中,在野黨監督政府施政是天經地義的事。兩岸經濟協議既然關鍵台灣經濟發展,民進黨身為最大反對黨,當然有責任嚴加監督。但問政應出於理性,更不能黨同伐異。ECFA簽署內容已完全公布,卻不見反對人士對涉及的經濟事項有過系統與條理分明的說帖,也即反對的原因何在?實不宜再用「傾中賣台」等類政治語言,將一項經濟協議完全政治化,則台灣經濟又如何能脫困或邁向國際?

何況「傾中」與「賣台」並不必然能畫上等號,這就猶如民進黨當年執政時,所走的「親美路線,並沒有人因而質疑執政者係「傾美賣台」。根據ECFA內容言,對於台灣可說「利」大於「讓」,又如何稱得上「傾中」?至於「賣台」說,更要提出事實佐證。否則政府做事不必進取與突破,只要原地打轉便可。由於政治色彩問題,台灣已浪費了不少時間在內鬨與空轉上。馬英九政府好不容易在波折重重中,與對岸談成了ECFA,台灣在即將大步邁向國際之時,是否應該更開闊胸襟,以國家前途為念?

兩岸經濟協議內容,或許不是人人滿意,但國人中多數仍表支持。美、日、歐盟也給予高度肯定。在此氛圍下,反對黨即使一定要反對,總要給個具體理由,不宜訴諸民眾情緒。回顧過去台灣十年,由於若干政治人物過於私心,以致國運困頓。一些當年投身民主運動,社會改革者,一旦掌權後,竟也棄民不顧以自身利益為考量。陳水扁案公訴檢察官林怡君曾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來批判陳水扁。她說阿扁當選時,大家以為台灣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沒想到卻是進入一個貪腐時代。可見政治人物不能汲汲營營於個人或一黨之私,應以全民利益為依歸。

兩岸經濟協議在國內財經人士眼中,大多以正向評估。雖對台灣不一定是萬靈丹,卻必是利大於弊,也是經濟轉型的關鍵。在美、日等國看來,ECFA雖是經濟協議,卻保障了台海和平,更使東亞區域穩定獲鞏固。因此在野黨縱反對,也應給個更好理由,人民只希望不要再內耗下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