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本報訊】

台灣網球好手盧彥勳因打進溫布敦球賽而一戰成名,在此之前,他也備嘗默默無聞「nobody」時的窮困與煎熬。桃園縣也有位打進溫布敦網球女將張凱貞,特別體會這種感受。

張凱貞從小展現過人的網球天份,但網球培植豈僅是靠她母親在傳統市場擺攤所能負擔?這一路走來,嘗遍人間冷暖,未成名前,父親帶著她到各單位拜會無人聞問,光是出國比賽行李超重費用,幾乎都付不出來。

同樣出身桃園龜山的曾雅妮,較幸運的是靠著球場願意大力贊助,才培育出台灣第一位打進LPGA的女選手,若無人慧眼視英雌,這些台灣之光恐怕有再大的才能也會被埋沒。

政府單位以無法源依據,無法長期贊助以運動為職業的選手,他們僅能靠著民間支援、企業贊助,在有限資源下夾縫生存,若沒有突破性成績,恐怕彈盡援絕下,運動員要面臨放棄或是轉行命運,甚至被外國網羅而歸化成外籍球員。

台灣發展體育當然不只為培育少數的體壇菁英,但政府相關單位平常不重視體育整體發展,一些體育項目又被視為「非必要」、「非重點」,而等到選手一戰成名又反過來邀功,也難怪運動員對於政府單位只有失望與無奈。企業贊助運動選手如果是目前唯一管道,政府也該從制度面,開一條路給人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