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張舒婷/台北報導】
南歐爆發債信危機後,歐元慘跌,彭博資訊指出,過去1年來,歐元兌美元貶值近1成,「商品貨幣」則大漲,包括印尼盾、巴西黑奧均升值12%,加拿大、紐西蘭、澳洲貨幣、南非蘭特也都強勢抬頭,升幅遠超過人民幣,也讓「商品貨幣升值題材」成為投資熱門議題。
為搶搭商品貨幣商機,不少銀行推出澳幣、加幣的外幣定存,今年以來,國內也有多家投信業者推出相關基金,7月份全台第1檔以資源為投資主軸的債券基金「匯豐資源豐富國家債券基金」也將募集。
匯豐資源豐富國家債券基金經理人游陳達表示,金融海嘯過後,歐、美等成熟國家的經濟基本面問題不斷,貨幣走勢也因此疲弱;相對的,以出口商品而大賺資源財的國家,外匯存底累積快,率先進入升息循環,吸引熱錢流入,推升當地貨幣升值,才會推升今年「商品貨幣」崛起。
富蘭克林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全球股市瀰漫著高度不確定性,商品價格波動可能加劇,但受惠於中國、印度與印尼等新興國家的可支配所得持續增長,預期商品需求將有震盪走堅行情,但商品相關類股後勢仍看好。
摩根富林明新金磚五國基金經理人何銘銓指出,全球天然資源市場變化迅速,往往更甚股票市場。金融海嘯後,天然資源的行情普遍隨著景氣復甦而上漲,但先是油價去年大漲77.94%,今年則下跌9.1% ,金價去年上漲24.36%,今年則續漲10.45%。由此可見,原物料個別波動幅度大,且經常有輪漲表現,建議投資人選擇佈局「天然資源」概念的新興市場,才不會錯失原物料輪番上揚的契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