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恆峰報導】日本策略加大前研一曾指ECFA是維他命,然而台灣該如何利用ECFA佈局前進全球成萬靈丹?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忠山強調,政府後續如何與他國簽FTA才是重點。國民黨籍立委羅淑蕾則呼籲加速產業升級,張春雄則認為應改善投資環境,「考驗現在才開始。」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聶建中日前在醒報現場節目中,邀請三位專家學者評論ECFA對台的實質效益。林忠山率先表示,「ECFA只是維持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維他命。」他指出,企業爭先恐後爭取列入早收清單中,就是為了破除關稅差別化的待遇,在與其他鄰近國家的經貿競賽中,取得平等的競爭地位。
羅淑蕾也呼應林忠山的看法指出,未來東協加一、加三的經貿協定簽署後,台灣勢必面臨更嚴苛的競爭考驗,「如果關稅降不下來,成本比他國產品高出10%以上,那還談什麼競爭力?」因此,台灣政府雖然因此損失關稅收益,讓出口廠商獲利,「但整體而言還是利大於弊。」
針對外界討論此次ECFA的簽署內容是否對我有利,羅淑蕾強調,ECFA對台優惠,已超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待遇,「其中18項農產品的免關稅,市值達200多億美金」,對台灣農業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不過要讓維他命升級成萬靈丹,有賴政府積極輔導產業進行升級及轉型,否則維他命的效用遲早會消失,「這才是在後ECFA時代,台灣政府所面臨的真正挑戰。」
林忠山則對羅淑蕾的看法表示認同,同時他強調,不僅產業升級面臨挑戰,面對未來每年ECFA中其他關稅項目的談判,甚至藉此與他國簽訂FTA,若要持續在其中取得好處,仍有賴產官學之間共同來努力,「才能讓ECFA成為一枚真正的萬靈丹。」
主持人問及如何打造台灣,成為馬總統口中的「黃金十年」,張春雄強調,「社會資本與法制面是台灣的強項」,尤其大陸在實施合同法後,掀起一波台商出走潮。張春雄認為,台灣應把握此契機,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當務之急,建立差異化優勢吸引台商回籠。
張春雄也指出,台灣簽ECFA,「只是取得貿易上暫時喘口氣的空間,接下來時間成為關鍵」,台灣不能只依賴大陸,而應該以ECFA作為墊腳石,連結亞太,邁向全球佈局之路。
三位專家一致認為,台灣未來的全球經濟戰略佈局仍然「路遙且長」,ECFA雖然已簽定,但後續的考驗才要開始,而且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這也考驗領導人的魄力與智慧。
本集節目全部內容可在台灣醒報網站上觀賞。台灣醒報「醒報現場」7月5日(週一)13:00首播18:00、21:00於醒報網站重播、鉅亨網播出時間7月9日14:00、18:00、21:00。另外7月17日(週六)將於華視教育文化頻道13:00-14:00「010現場」播出。
(完整影音連結請至: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