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採訪/黃邱倫、何榮幸,整理/何榮幸】
橄欖球運動向來追求團隊精神,不論刮風下雨,選手在泥濘中拚戰的畫面令人動容,學長學弟制更是重要傳統。日治時期巨星柯子彰及建中「黑衫軍」、淡江中學、長榮中學橄欖球隊的身影,都已在這項運動留下難以磨滅的身影。
台灣因其球型 獨創橄欖球名稱
其實,「橄欖球」名稱是台灣獨創,因其球型與橄欖樹果實相似,這項已有一八七年歷史的運動,國際正式名稱是「RUGBY FOOTBALL」。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日本剛卸任的首相森喜朗受邀來台,第一件事情就是率領代表團趕赴柯先生墓前獻花,致詞及慰問家屬」,這位橄欖球一代名將陳良乾口中的柯先生,就是被譽為「台灣橄欖球王」、深受日本人民崇敬與愛戴的柯子彰。
柯子彰是在一九二三年赴日就讀同志社中學,一九三○年以高超球技當選日本國家橄欖球隊隊長,被日本譽為「亞洲橄欖球界傳奇人物」。長相英俊、戰功無數的柯子彰,每當穿著十三號球衣出場時,全場成千上萬觀眾都會忘情高喊「KA」(柯的日本發音),在球場上享有如同天王巨星般地位。
二次大戰後返國後的柯子彰,致力於橄欖球運動培育及發展,二○○一年以九十二歲高齡辭世,地位崇高無人能及。
球王柯子彰 日本譽為傳奇人物
回顧日治時期,一九一三年台北一中(今建國中學)已成立橄欖球隊,不過,當時以招收日籍學生為主,教練也是日本人松崗正男。本土橄欖球運動則始於一九二一年,由任職淡水中學(今淡江中學)的英文老師陳清忠於兩年後成立橄欖球隊,陳清忠因而被尊稱為「台灣橄欖球之父」。
當時橄欖球運動在台灣相當盛行,一九三二年,陳清忠率領的淡中隊打敗來台親善訪問的英格蘭敦睦戰艦「堪培蘭號」球隊,這場勝仗讓淡中隊名震全台。英格蘭海軍為了雪恥,隔年派出實力更為堅強的「肯特號」球隊來台挑戰獲勝,這也是淡中成軍十年來初嘗敗績。而在陳清忠嚴格訓練下,淡中直到一九四五年日人離台前再也沒輸過球。
至於最早成立的建中「黑衫軍」,則在一九一七年中斷後,在一九四五年靠著校友力量重建,其後在總計六十一屆全國錦標賽中拿下二十八座冠軍盃,並曾創下十九連霸光榮紀錄,直到第二十屆台灣省橄欖球賽才輸給南霸天長榮中學。
建中淡中長榮 為傳承而奮戰
「黑衫軍」不僅是球場常勝軍,更是建中精神象徵。二○○七年建中歡慶一○九周年校慶時更成立橄欖球隊史室,建中教練白萬應強調,「橄欖球這項運動最大特色就是團結,隊員之間的感情如同兄弟般,更能鍛鍊出堅強的意志力」。
建中橄欖球隊賽前集訓非常辛苦,一天照三餐操練,現任隊長林威名左腳踝曾嚴重扭傷,目前還有一根鋼釘在體內,但他深信「在泥濘中打滾,在衝撞中成長,這份感動我會永存在心中,而且我未來的人生路不會因遇到挫折而退卻。」
曾擔任台南市橄欖球隊管理的陳振強則指出,長榮中學是教會學校,原本嚴格鍛練身體是為了修道訓練,卻因而開創長榮中學的運動風氣,橄欖球等多項運動長期興盛,更是台南市橄欖球隊能在區運締造十六連霸的最重要關鍵。
橄欖球這項規定只能向後傳球的運動,就在淡中、建中、長榮等學校的長期努力下,不斷傳遞團隊合作奮戰精神,形成這項運動最重要的執著與感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