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4日電)根據廣東省外經貿部門統計,台灣已成為廣東省第二大外資來源地,廣東也成台灣對大陸的最大出口市場,在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後,廣東省政府相信,粵台將有更多合作。
中新社今天報導,為深化粵台經貿交流與合作,提升粵台經貿合作水準,且推動廣東經濟轉型升級,廣東省政府預定於7月12日在江門市舉辦2010年粵台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
根據廣東省外經貿部門的統計,經過30年發展,台商在廣東的投資已呈現「根深葉茂」的良好趨勢,廣東已成為台商投資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據統計,截至2010年4月,廣東來自台灣的直接投資項目累計2萬3885宗,合約金額累計554.63億美元,實際投資金額累計469.51億美元,台灣成為廣東省第2大外資來源地。廣東近年平均每年新增台資企業1000家左右,目前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9家,超過3000萬美元的有232家。
廣東省外經貿部門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第一家台資企業落戶廣東,30多年來廣東省積極推動粵台經貿合作由低層次、窄領域不斷向高層次全方位合作拓展。尤其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衝擊,廣東省率先推出一籃子政策措施,積極幫助在粵台資企業化危為機,取得雙方貿易穩步回升,台商投資熱情不減,經貿合作縱深跨越的積極效果。
統計顯示,到2009年,粵台間進出口貿易額達385.8億美元,約占中國大陸與台灣進出口總額的1/3,其中自台灣進口345.4億美元,對台出口40.4億美元,即台灣每年從粵台兩地貿易中獲得逾300億美元順差,是台灣對大陸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統計說,今年1到5月,粵台進出口貿易額達18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44.8%,規模已經恢復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廣東省指出,台商在粵投資也呈現投資規模愈來愈大、技術含量愈來愈高、產業群聚效應愈來愈明顯的特點。從初期發展勞動密集型來料加工行業的試探性投資階段,到中期的普遍投資發展紡織、化工、機械、電子等穩定性投資階段,再逐步向精密機械、光學儀器、資訊科技產業與資訊、生物工程、光電產業及新材料、新能源、服務業等高技術、高智力行業領域邁進,加快形成多個產業、高層次配套體系。
廣東省外經貿部門認為,近日海峽兩岸正式簽署了ECFA與知識產權(即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開啟了兩岸經貿關係嶄新的一頁,粵台經貿也將迎來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發展的嶄新局面。9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