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共發布了十一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這些人都吃了類似的食品,但卻找不到病源證據,衛生署很清楚中毒的禍首來自真空包裝,可是卻缺乏積極有效的作為,對於空真包裝食物的處理,腳步必須加快。
真空包裝最大的問題出在「看起來好像」清潔衛生,不論生產食品廠商與食用者對「真空」最大的誤解,就是誤認「真空」是一種消毒的方式;直覺的以為在真空之下細菌難以生存,這也是真空包裝會快速在各式包裝方式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不僅工廠製造真空包裝食品,即使是在街頭的一般食品店鋪也常會有真空包裝機器,在顧客購買產品後立即打包成真空包裝的樣式,不僅攜帶方便,而且看來似乎適合久藏。
可是偏偏肉毒桿菌為極厭氧之產孢桿菌,在真空環境之下正是得其所哉,肉毒桿菌毒性極強,民眾食生後會影響神經系統,嚴重時患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因此空真包裝的過程中必須有一道高溫高壓的殺菌過程,才合乎衛生條件;以豆乾為例,要經過三十分鐘的滅菌程序,才能殺死所有細菌,因此衛生單位建議民眾買了真空包裝食品,一定要用滾水加熱十分鐘以上。
豆腐製作源遠流長,豆乾類也是國人最愛的零食之一,真空包裝攜帶方便,熟食真空包裝成了最常見的包裝方式,不幸豆類食品真空包裝卻成了造成肉毒桿菌中毒最大嫌犯;國人在任何賣場都可隨手買到豆乾類的真空包裝產品,可是荒謬的是,國內製造真空包裝即食產品的廠商有數百家,但目前獲得食工所認證,符合真空滅菌資格的廠商卻僅有三家而已。
真空包裝黃豆製品多數需全程冷藏,衛生署近期稽查全台一百一十八家真空包裝黃豆食品製造業者,發現其中共廿一家業者不符規定,多半是工廠環境衛生條件不佳;而各縣市衛生局另抽查賣場、傳統市場等一千四百多個販售通路,發現不合格件數達兩百五十五件,多為需冷藏卻未冷藏。
真空包裝製品不合格的廠商比率如此高,衛生單位的食用前先加熱的建議看來合理;但是試想民眾在賣場買了豆乾真空包裝食品,在準備享用零食時,卻得先用水煮十分鐘,由此觀之,這個建議未免有些荒誕可笑脫離現實。
國內真空包裝食品安全性堪虞,甚至還可能影響到台灣的國際聲譽;近年來台灣致力推展國際化,豆腐是數千年來華人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因豆腐的低脂肪高蛋白特色已打入國際市場,有些外國旅客來台也入境問俗,會尋找些製作特殊的豆腐食品食用,甚至豆腐乳以及氣味特殊的臭腐也漸願意嘗試,可是這些易含黃麴毒素的豆類製品未出問題,卻在看起來安全衛生的真空包裝上出了差錯,而且短期內一再出包,可見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來台觀光的老外拿著豆乾當零食都可能有危險,對迎向國際化的台灣是十分諷刺的事。
真空包裝食品已到必須立即處理的時刻,經過認證的真空包裝食品廠如此少,而且不合格真空包裝對食物並無保護作用,甚至可能對民眾造成更大的傷害,政府即應立即勸阻未經認證的真空包裝廠商更改包裝方式,也宜向民眾說明不當的真空包裝反而是肉毒桿菌的溫床,以及誤食的嚴重後果,若衛生單位只能期望「真空包裝即時食品良好衛生規範」草案通過來解決問題,民眾付出生命代價事件,還可能繼續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