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署ECFA後,外界關注台灣與其他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進度。對此,經濟部長施顏祥2日受邀演講時強調,要消除投資貿易障礙,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消除,務實來講,洽簽FTA仍要逐一來談,不可能一次跟2、3個國家。
施顏祥2日應21世紀基金會之邀,以「ECFA時代新情勢高峰會」為題發表演講。他提到,在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未來有3個問題要處理。首先,因應貿易自由化與融入區域的整合,台灣要繼續和其他貿易夥伴洽簽FTA與經濟合作協議,不過,因為每一個國家的國情與需要不同,因此,要用智慧加以克服,並注意台灣是否相對應的準備好了。
施顏祥進一步分析,過去幾年來,東亞地區的區域整合風起雲湧,以東協為主的國家,與大陸、韓國、日本、印度、紐西蘭、澳洲簽訂FTA,朝更開放的區域市場發展,全球FTA總數超過276個,台灣與對岸簽訂ECFA是啟動台灣嶄新經濟時代的開始,代表台灣邁入新經濟境界的來臨,邁入投資貿易進一步自由化的時代,更象徵融入東亞區域整合網絡,有機會走向東亞、走向世界。
不過,施顏祥認為,每個談判都很花時間、人力,跟大陸洽談ECFA,動用人數至少百人以上,人次數以百計,與其他國家也同樣要花很多時間和人力,因此,務實作法還是逐一來談,不太可能同時啟動 2、3個FTA協商,這絕對應付不來。
此外,施顏祥也提到,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在ECFA生效之後,不僅已啟動,腳步還會很快,要進入新的經濟時代,台灣產業界一定要做轉型升級的工作。
施顏祥甚至還說,隨著市場擴大,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如何協助與關懷弱勢的產業和企業,也更加重要,政府與社會各界都要給予弱勢產業協助與關懷,幫助他們轉型升級,避免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