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洲股市這兩天在歐債危機再起的衝擊下,大幅下跌,中國大陸上證指數今天放量下殺破底,進一步加深亞股的空方氣焰。不過,歷史經驗顯示,過去十年來,各重大事件包括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化、SARS、金融海嘯等事件發生後,亞股平均跌幅雖然超過五成,事件後一年內反彈幅度卻相當驚人,最高可達八成。另外,亞太基金在事件爆發後一年也出現可觀的漲幅。因此,就投資面而言,亞股現階段的下跌,倒是提供另一個進場佈局的時點。(張佳琪報導)
中國大陸上證指數在跌破前波低點以後,開始出現明顯的放量下跌,整個亞洲市場籠罩在不安的氣氛中。歐債問題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可能放緩的疑慮,是導致本波亞股修正的關鍵。
投資信心正處於潰堤邊緣,但是拉長時間來看,投信統計十年來亞洲市場在重大事件發生後的表現卻發現,亞股總在重大利空事件發生後出現強勁的彈升。理柏統計資料顯示,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在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化、SARS、金融海嘯等事件發生後,平均跌幅超過五成;事件後一年則出現80.5%到3.95%不等的漲幅。以次貸風暴為例,事件爆發後,指數跌了五成七,但之後一年內指數漲了將近22%。
再觀察亞太區域型股票基金績效,結果各類型亞太股票型基金在重大利空事件爆發後一年,漲幅都很驚人,幾乎都是雙位數的漲幅。以次貸風暴為例,事件發生後一年,亞太中小基金漲幅達23.48%,表現亮眼。
法人認為,假使陸股繼續下跌,拖累亞股後市,投資人也許可以把本波的急跌,視為中長線佈局的進場時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