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人迷信看時辰剖腹生產時有所聞,產婦的剖腹產率一直居高不下,約有3三成以上的活產嬰兒是以此種方式出生,其中晚期早產兒更達到近50%;國外研究指出,除非有醫學上的理由,否則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39週之前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呼吸方面的疾病。
成大醫院小兒胸腔科主任林毓志表示,懷孕週數滿37週稱之為足月生產,未滿37週就出生的嬰兒就稱為早產兒;介於32至37週出生的新生兒稱為晚期早產兒。過去,這些嬰兒被稱為接近足月的新生兒,嚴重併發症並不常見。近來的研究則發現,晚期的早產兒與足月兒比較,其新生兒時期與嬰兒期的死亡率較高。
此外,他們也較易罹患呼吸窘迫症、餵食困難、低血糖、新生兒黃膽、體溫不穩定、呼吸暫停等病症,且更常再度住院、接受點滴與呼吸器治療,更常因疑似敗血症而接受檢查;長期追蹤也發現,其發生過動兒、發展遲緩與須接受特殊教育及留級生比例也較高。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團隊觀察2萬4千名母親懷胎37週後剖腹產下的足月嬰兒,發現他們出現呼吸問題的機率,幾乎是懷孕39週剖腹產下的嬰兒的2.5倍;懷孕38週出生的嬰兒,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比39週剖腹產的嬰兒高7成,就算只早於39週期滿前幾天,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提高約2成。
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國內逾3成活產嬰兒是以剖腹產方式出生,其中晚期早產兒更高達50%;98年剖腹產約6萬5878人,其中不符合適應症、選擇剖腹產者約占6%,大約有近4000名孕婦選擇剖腹是非必要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