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今天(5日)舉行說明會,由陸委會、海基會及經濟部等官員向各國駐台使節與代表簡報第五次江陳會的成果。各國代表及使節都十分關心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的後續效應,並針對台灣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立法院如何審議ECFA、台灣內部的反對聲音等,踴躍提問。
為了讓各國駐華使節充分了解第五次江陳會的成果,外交部5日舉行說明會,由次長沈呂巡主持。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首先解釋ECFA與智慧財產權(IPR)兩項協議的內容,並指出ECFA所可能產生的利弊得失。接著由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簡介第五次江陳會的過程,與第六次江陳會將要碰觸的議題;他還特別提到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會面時,針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問題所說的「合情合理對待,務實妥善處理」這段話。
至於各國使節在隨後的提問中,關心的層面包括:ECFA對中國大陸有什麼好處?行政部門對ECFA需經立法院審議通過的看法?ECFA協議何時送交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六次江陳會的議題?以及海基、海協兩會未來的功能定位等問題。其中針對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與後ECFA時期的台灣政經發展,外交部次長沈呂巡強調政府的一貫立場,認為ECFA將有助於FTA的商談。
沈呂巡說:『(原音)外交部注意到世界各國對兩岸簽署ECFA的關注,從這場說明會有52個國家的代表出席可以得知。如同馬英九總統日前說過的,我國將設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而其中我們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與貿易夥伴洽簽FTA,而ECFA將有助於我們簽署這項協定。』
另外,對於台灣內部有關ECFA的爭議,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表示,面對任何反對聲音,政府一定會加強溝通來化解爭議;同時他也指出兩岸未來的協商,會有許多不同平台來進行;但若要簽署任何協議,還是必須透過海基與海協兩會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