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佛羅里達州一處海岸鯊魚攻擊次數多達135次,佔同期全球鯊魚攻擊次數的21%。專家呼籲,由於人類在水中移動的樣子,可能被鯊魚誤認為其他魚類,進而發動攻擊,民眾前往海域活動時應提高警覺。
此外,根據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統計數據也指出,去年全球共發生61次鯊魚攻擊事件,因此,佛州大學提醒喜好水中運動的民眾,「謹慎」是從事水上運動的基本條件之一。另外,由於假日戲水人數最多,穿著黑白交雜泳衣、海水漲潮與退潮期間,以及水深1.8公尺以上的海域,都是民眾最常遭鯊魚誤認而被咬傷的最常時機,民眾應多加防範。
另外,麻薩諸塞州海洋漁業局官員威廉斯則呼籲民眾,從事海上活動最好是團體進行,盡量避免清晨或傍晚鯊魚最活躍的時間前往。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所做的研究報告《Sharks and Their Relatives II》指出,1999年到2008年間,佛州洛盧西亞郡(Volusia Country)沿岸75公里長的海域,共發生135次鯊魚攻擊人類事件,佔同期全球鯊魚攻擊事件21%,而且大多是小型鯊魚咬人。
報告也指出,鯊魚會攻擊人類,可能是人類游泳時,在水面下身體移動的樣子,混淆鯊魚的判斷而誤認為魚類,因此,常見泳客被攻擊部位大多出現在手部與腳部。
該報告作者伯吉斯表示,「一般電影中的大白鯊攻擊人類的印象其實是誤導」,佛州當地海域盛行小型鯊魚,大多是以小型魚類為主食。
?(圖說:圖為佛州常見體呈灰色、常伴有黑邊鰭的黑鰭鯊,圖片來源:Albert Kok/維基百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