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醒報記者余至浩報導】全台教育力大比拼,苗栗縣的教育水準竟然僅次於台北市。《親子天下》今(29)日,公佈台灣二十五縣市「教育力」調查,台北市以豐富資源、高素質師資和國際化環境等條件,奪得整體教育力評比第一名。但最讓人意外的是勇奪第二的苗栗縣,靠著「人」的經營,突破沒有「錢」的限制,成為教育力前五強中,唯一「非都會型」縣市。

這一次的調查,也清楚呈現城鄉的貧富差距,富有縣市的教育力總排名幾乎都在前段班,而需要中央補助的財政三級縣市都排到後段班。舉例來說,第一名台北市的教育預算,平均分配給每名國中小學生的金額約13~14萬,幾乎是澎湖縣的兩倍之多。

《親子天下》雜誌,今年首度進行台灣二十五縣市的教育力競爭評比,這是台灣第一次分別從「政府投入與滿意度」、「閱讀力」、「教學力」、「弱勢關懷」四大面向,共45個指標著手,算是最大規模的縣市教育力深度調查。

調查顯示,前五強縣市教育力的整體排名,依序為台北市、苗栗縣、新竹市、台中市、台北縣和高雄市;其中除了苗栗縣之外,清一色都是都會型縣市。親子天下雜誌主編陳雅慧指出,普遍來說,這些縣市會勝出的主要關鍵,都是因為它們有大量人力和金錢資源投入。

陳雅慧也舉例,在教育預算排名上,平均每個縣市花一百元就有三十元是用在國中小學生身上,但她也強調,即便是把將近五成的縣府支出,都花在教育上的桃園縣,在扣掉人事薪資和其退輔費用後,真正實質花費在教育費用上的數字,還不到總預算的一成。

儘管身處在財力困頓中,還是有縣市靠著「人」的經營,突破沒有「錢」的限制,像是苗栗、嘉義、台東、南投等縣市,資源都相當缺乏,但在本次調查中都能夠從中脫穎,名列前茅。

它們共同之處在於都有專業、熟悉基層事務且認真投入的教育局主管領導行政,如苗栗縣的彭富源、嘉義縣的洪嘉文及南投縣的劉仲成等,加上縣市教育政策的高執行、高落實,才得以讓這些縣市擺脫「窮資源就等於窮教育」的標籤。

本次調查是針對縣市首長、教師、家長代表進行,再和主計處及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加以匯整構成;其中教師部份採分層抽樣,總共邀請562所國小加入調查,最後回收11,778份有效問卷,總回收率為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老鼠 的頭像
    小老鼠

    小老鼠的天空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