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懿報導】子宮頸癌10年來成為女性10大殺手的前五名,為了讓女性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台灣女性癌症會去年啟動「子宮頸癌希望防治工程」系列活動,致力於抹片檢查和疫苗政策的推動,使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從十萬分之三十就到十萬分之十五以下,立委更打出「預防勝於治療」的口號。
對抗子宮頸癌達七年的病友蕭媽媽,發現癌症時被診斷為第四期末期,原本被告知只剩半年的時間,不過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和家人的陪伴,挨過兩次手術、40次電療和12次化療,終於戰勝病魔,她深刻的體悟到,「6分鐘護一身不應該只是口號,我真心呼籲每位女性可以積極接受抹片檢查。」另一位余病患也表示,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得到癌症,可見每年定期做抹片檢查的重要性。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實施公費子宮頸癌疫苗施打政策,鄰近的馬來西亞也在今年4月對全國13歲女性進行疫苗施打,立委楊麗環強調,台灣在子宮頸癌疫苗施打推行算是很晚的,況且現行公費施打大部分是侷限於低收入戶、離島和山地等偏遠地區的女性,負責中部抹片推動的立委楊瓊瓔也呼籲,中央政府應開放全面免費施打,不應因居住的地方而影響治療,達到公平醫療分配制度。
台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曾志仁強調,從2008年起,金門、馬祖及今年4月開始的新北市、新竹市和嘉義縣落實國一女生施打的政策,其中金門縣每年有約1億元的經費,是全台灣推動最完整的縣市,讓16歲到26歲的女性遠離子宮頸癌的風險,金門縣衛生局局長陳天順說,明年將施打年齡層下降到國中女學生。
今年6月9日甫通過的子宮頸癌疫苗預算達四千兩百多萬,預計將有約1萬1千多國中生受惠,國建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目前國建局積極爭取13億經費,希望能早日落實全面公費施打,另外他也提出,疫苗只有70%的保護力,大約只能維持5到6年,所以還是要做長期的抹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