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本報訊】
根據已洩漏的「廿國集團」高峰會的聯合聲明草案,這次峰會未必能有什麼「同舟共濟」的結論,因為兩個極端分歧的意見已形成,美國與歐洲聯盟立場迥異。
聲明草案說,目前世界經濟仍很脆弱,意即必須連續刺激經濟的成長,但又說,刺激經濟的公共財政問題可能威脅復甦。
這等於是空話,既主張擴張,又警告要收縮,不就是要應付不同的意見,而不做出真正結論嗎?
幕後情形是,美國主張公共支出仍是刺激經濟擴張發展的不二法門,在復甦成功之前不能削減政府的支出,不然很可能像一九三○年代陷入「雙底衰退」。這等於是向歐洲發出警告。
但以英、德、法為主的歐盟國家卻主張大幅削減支出以平衡財政,並為未來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換句話說,他們在衰退與通膨之間寧可選擇衰退而不要通膨。
在這樣尖銳對比之中,被認為影響力很大的中國立場又如何?中國採折衷妥協,既認為各國應保持宏觀經濟的政策持續與穩定,也可依據國情謹慎確定「退場策略」的時機和方式,在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防範並對應通膨及財政風險。
也許是受到中國的影響,美國前天也將曲調放低,說各國可依國情,在不同時機採行整頓財政舉措。
假如最後定稿是這樣,那就無異採納了中國的意見。熱心刺激者仍去刺激,怕通膨者可以自行斟酌,因為各國的立場難以一致。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