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文學手稿展」在台文館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625 18:37:58)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一樓展出的「台灣文學的發展主題常設展」,自開展以來廣受民眾好評,其中特地規劃的「作家真跡室」,展出捐贈予台文館,以及由台文館專業典藏的作家手稿、墨寶等,讓民眾能透過文字書寫的痕跡,神領意會作家創作時的精神內涵。有鑑於真跡手稿類較為脆弱,基於文物保護的專業評量,不適合長期展出,因此台文館定期更換真跡室展件,並於近日完成更換作業。
本檔次規劃陳列台灣日治時期重要文學團體「鹽分地帶」作家群的手稿,包括:吳新榮〈震瀛自傳〉(展出四冊)、郭水潭《戰前日記》、〈追憶我的母親〉、〈棺?哭?日:亡?建南?靈?告?〉及〈海????:嫁意?行?妹?〉、王登山《偽???告白》、〈歡呼??:新文學運動?參加??〉等共十一筆手稿。
「鹽分地帶」為日治時期以台南州北門郡佳里街為中心,包含佳里、學甲、北門、將軍、七股、西港等六個街庄的文學作家所組成的文學團體。它的前身為1933年10月4日成立,以吳新榮為首的「佳里青風會」,至1935年6月1日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成立,鹽分地帶文學團體於焉形成。
其中成員有吳新榮、郭水潭、徐清吉、王登山、莊培初與陳挑琴等多人,作品以帶有濃厚的鄉土色彩及鹽村景緻的描寫為主要特色,並以詩作為主要的文學形式。本次展出挑選了吳新榮、郭水潭及王登山三人的重要著作手稿原件,帶領讀者窺探「鹽分地帶文學」之一隅。展出時間自即日起至10月03日止,歡迎大家踴躍參觀。
圖說:郭水潭手稿之一
訊息來源:文建會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6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