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中國大陸方面針對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達成協議,其中一項就是大陸方面未來將取消「台灣華語電影片進口大陸配額限制」。對於這樣的發展,台灣電影人都樂觀看待,認為應該把握機會,藉機壯大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以往進軍大陸都必須比照外國電影受到配額限制,這次兩岸政府ECFA協商過程中,大陸方面同意取消這樣限制,台灣電影工作者普遍認為對台灣電影發展將有正面助益。
戴立忍導演就認為,未來華語電影市場一定是在中國大陸,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而且台灣目前仍有很好的競爭優勢,更應該思考如何從這樣的市場中獲取能量來壯大台灣電影。戴立忍說:『(原音)台灣和大陸市場的關係,我認為是相較於其他市場甚至香港是更有利的,因為同文同種,因為大陸市場對於台灣的想像還有很多神秘的想像,我相信這個在台灣的競爭力上面都是好事。』
金馬影展主席侯孝賢指出,兩岸電影政策雖然一步步開放,但還有許多細節要克服,尤其台灣電影多元、自由的特色,必須持續保持下去。侯孝賢:『(原音)現在市場開放了,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做,例如掛名的問題、合拍比例問題、自由度問題,但是我感覺現在台灣電影最可貴就是多元多樣,各種形式都有,跟中國大陸是非常不一樣,我們一定要保有這樣的優勢,一直在前面,最終希望是華語電影能夠茁壯,台灣能夠扮演重要的角色。』
儘管正面看待這項政策開放,王小隸導演提醒,除了電影市場大小,質量也很重要,台灣電影也應該多和自己的市場互動,她自己就寧可選擇站穩腳步後再往外發展。
新聞局長江啟臣強調,大陸取消台灣電影配額限制,對於台灣電影發展是絕佳的機會,他期待也相信台灣的電影工作者一定能在這片藍海,打造出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