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環保達人系列報導(10)(中央社記者童一寧台北25日報導)紀錄片導演紀文章花費4年時間,拍出以反彰化火力發電廠運動為主題的紀錄片「遮蔽的天空」,希望藉著影像,讓更多人明白環保議題的重大影響。

紀文章出身彰化鹿港,政大廣電系畢業,就讀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時,與其他學生組成「鹿港苦力發展群」,投入地方文史工作,展開紀錄片生涯。

2005年,台電計畫在彰濱工業區興建火力發電廠,引起地方環保人士反彈,紀文章也將鏡頭轉向地方環保運動,開始「遮蔽的天空」的拍攝工作。隨著反彰火運動的一路發酵,他漸漸從單純的影像工作者,轉變成「扛著攝影機的環保工作者」。

「遮蔽的天空」片中指出,距離彰濱火力發電廠預定地15公里的台中火力發電廠,是全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而這個「亞洲第一」也為中部地區帶來了幾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包括幾年前喧騰一時的戴奧辛毒鴨蛋風波、全台第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酸雨,還有全台成長最快的癌症罹患率。

拍攝「遮蔽的天空」過程中,令紀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台塑六輕的畫面,「整片天空都是灰濛濛的,那時才驚覺,原來這就是我每天呼吸的空氣,汙染24小時地排入我們的環境當中。」當時他的反應,是全然的震驚。

彰化、雲林是魚米之鄉,等於是台灣的糧倉,紀文章說,這裡的任何環境汙染,都會經由所生產的食物,成為全民共同的傷害;但城市和邊陲地區的不平衡發展,使中部的環境汙染問題,始終未得到適當的關注。

紀文章回憶說,從前在台北讀書,每次回到鹿港老家,「都覺得像是進入另一個世界」。那時候,台北正值交通黑暗期,空氣品質很糟,諷刺的是,經過這些年,「反而現在台北的空氣比中部好很多。」

「遮蔽的天空」巡迴放映時,紀文章發現關心環保議題的民眾相當多,不分城鄉,大家都能敏感地察覺到,這個議題對於自身的重要性。許多民眾都希望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減緩對環境的衝擊。

比起個人的改變,紀文章認為,總體環境結構性的問題,更需要大家的關注。

他舉例說,曾有政府官員提倡中秋節不烤肉,實行節能減碳,但實際的數據估算,全台民眾中秋節烤肉一天,只製造出6382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六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年就高達6700萬公噸,相當於1萬498個中秋節烤肉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

「要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先弄清楚誰才是問題。」紀文章說,政府的能源政策若不及早朝替代能源、潔淨產業的方向前進,就無法根除類似台中火力發電廠所帶來的汙染問題。

紀文章強調,「反彰火運動的重點,並不是發電廠蓋不蓋在彰化,而是希望藉此讓政府修正能源政策,否則就算不蓋在彰化,也會蓋在別的地方,汙染還是一樣存在。」

紀文章也提到,彰化當地有不少人期待電廠開發,能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但根據過往的經驗,「所有美麗的承諾都會跳票,最後剩下的只有汙染。」到目前為止,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似乎仍是零和遊戲,破壞環境所得到的最後利益,卻全由少數財團把持。

紀文章說,許多農民、漁民世世代代居於鄉間,產值並不比任何產業低,卻為了工業發展而被犧牲,如果再加上汙染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兩相比較下,一點也不划算,農漁民卻因缺乏發聲管道,心聲很少被人注意。

「許多人提到環保運動,就會想到街頭路線、激烈衝突與暴民。」紀文章說,事實上,環保運動工作者平日都是相當溫和理性的人,「他們會用這種高度自我剝削的方式進行抗爭,都只是在為弱勢者爭取發言權。這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紀文章希望藉著紀錄片還原環保運動工作者的本來面目,見證夥伴們的辛苦與血汗,「許多出現在影片中只有幾秒鐘的畫面,卻是經過長時間的動員才完成的結果。」紀文章說,「影片是我向環保運動工作者致敬的方式。」9906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老鼠 的頭像
    小老鼠

    小老鼠的天空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