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記者涂志豪/台北報導】

市調機構iSuppli昨(23)日發表最新半導體市場研究報告,雖然全球半導體廠手中庫存金額在第1季上升,約達257.3億美元,但仍處於正常季節性均衡水準,預期第2季庫存水位,將季增3.3%至266億美元,仍維持在極低水準。

由於市場看好下半年景氣,iSuppli預期,晶片過長交期仍會延續,部份晶片仍將持續缺貨。

根據iSuppli所追蹤的10項半導體產品項目,今年第1季全球半導體供應商的晶片庫存金額約257.3億美元,僅較去年第1季增加約1%,第2季雖然各家半導體廠產能全開量產,重複下單情況十分普遍,但因終端及通路的拉貨持續,因此第2季庫存金額只會增加3.3%至266億美元,仍處於極低水準。

報告指出,若由庫存天數(DOI)來看,第1季的半導體庫存天數季增3.2%至69天,但這個數字已經失真,因為半導體廠的毛利率已經逼近歷史最高水準,若以半導體廠首季營收及庫存價值,扣除銷貨成本(COGS)來計算毛利率的長期變化,則可推算出實際DOI天數將較歷史同期平均水準低20%,這才可以解釋為何半導體市場產能仍供不應求。

事實上,國內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的產能一直供不應求,包括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矽品等業者,均指出現在訂單大於產能,且第3季仍將處於產能不足情況。

正因為產能喊缺,整個半導體生產鏈的晶片交期仍未見到明顯縮短,許多標準型晶片仍供給吃緊或處於缺貨狀態。通路業者表示,包括NOR快閃記憶體、利基型DRAM、功率放大器(PA)、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及部份電源管理IC等,交期仍較歷史同期平均水準拉長約2-4週,且供貨吃緊或缺貨情況,也會推升第3季價格持穩或上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老鼠 的頭像
    小老鼠

    小老鼠的天空

    小老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