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台中張先生來函投訴,表示曾因為「腸阻塞」在區域醫院進行手術,術後恢復情形不佳,轉診至醫學中心,卻在急診室外無人理睬,深刻感受醫療人球的無助。更無法接受的是,轉診後醫學中心完全未採用先前轉診所附的病歷摘要,整個重新檢查,讓他覺得又被「整一次」。
張先生是看到本報《醫療人球系列報導》後,心有戚戚焉,投訴自己轉診的不堪經歷。他直言,能少走點冤枉路就好了,「如果轉診制度是如此實行,民眾直接到大醫院找名醫就醫就好了,何必這樣被一再折騰。」
張先生去年七月中因腹痛痛到無法飲食,至住家附近的區域醫院掛急診,當時醫生診斷為「腸阻塞」,必須手術治療。
豈料,手術後發生腸沾黏情形,且腸道消化液無法順利排出,「當時每天三千多CC的消化液必須倚賴鼻胃管排出,持續十幾天,根本不能吃東西。」針對這樣的情形,醫生表示要再動第二次手術查清楚問題在哪? 「第一次手術結果是這樣,哪敢再讓他開第二次刀?」當醫生表明需要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時,張先生當晚即跟家人討論轉診。隔天一早,由醫生開立轉診單及病歷摘要,搭乘醫院安排的救護車轉診到醫學中心。
只是,救護車送到醫學中心急診室,把他放下後就揚長而去。張先生回憶,「那時候手術的傷口還沒拆線,身上還掛著鼻胃管,消化液如果不能順利排出,就要從嘴巴吐出來,整個人很狼狽。」
他感覺,前一家醫院把人丟下,似乎就不關他們的事,而他跟家人站在急診室門口也沒有人出來接應,只好自行到急診掛號。
張先生說,在醫學中心急診,從掛號到診療、做檢查,整個檢查過程重新來過。即使有上一家醫院的病歷摘要,但醫生也沒看一眼。在急診做完檢查(胃鏡、腸鏡及電腦斷層)後,等了兩天才等到病床。
經過轉診折騰,張先生感嘆,「其實民眾不在乎是大醫院還是小醫院,只要能把病治好就好。」他覺得,目前的轉診制度,「醫院根本不是把轉診病人作為轉診處理,還是當一般急診病人從頭檢查起,這樣轉診制度存在有何意義?」張先生覺得與其如此,乾脆第一次就到他信賴的醫學中心,也不用從下級醫院走冤枉路,浪費醫療資源。
張先生無奈地說,「兩個都是合格外科醫師,為什麼處理方式如此兩極,台灣醫師訓練出了什麼問題,難怪民眾有名醫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