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金磚有撇步,掌握印度市場先行優勢,卡位要快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622 11:36:56)台北,十八日報導─外貿協會十八日舉行2010印度台灣工業展協調會,現場座無虛席,主辦單位邀請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Mr. Tony Phoo為九月份將到印度參展試水溫的廠商指點迷津,他表示搶得先行優勢才是立足印度市場的首要條件。
符銘財(Tony Phoo)指出,印度儼然是世界投資市場的明日之星,外資進駐印度就好比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搶得先機才能找到利基站穩腳步。他表示印度已非昔日阿蒙,自90年代後因政府大舉維新,改革官僚系統、鼓勵民間投資促動經濟起飛。開放政策加上重重誘因更讓印度十年間躍升為世界第三大吸引外資的經濟體。
誘因之一為充沛青壯人口,印度六十歲以上人口不到全國人口數10%,比中國的20%多相比,少了一倍以上,除勞動力相對容易取得外,印度人口每年以超過中國1000萬人的速度成長,預測到2025年,總人口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平均年齡只有25歲,內需市場可觀。其二為中產階級增加;印度2009年收入11,000至22,000美金的人口數已達兩億四千萬人口,相當於消費人口數等於台灣的十倍。加上都市化加速使生活水準提高,改變消費型態等誘因,讓印度成長空間之大,與中國並列世界市場的經濟促動雙引擎
而Mr. Phoo點出印度市場卡位的重要性,恰與貿協清奈辦事處吳賀彬主任所言不謀而合。吳主任指出,現在的印度就像是15年前的中國,愈早進入的廠商,愈早收成。尤其印度市場有先行者優勢,舉例而言,在全球市場上,Levis賣得比Lee好,Nike賣得比Addidas好,Toyota賣得比現代汽車好;但在印度市場,這些情形恰好相反,就是因為第二品牌切入市場的時間點較早,反而擁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台印貿易2009年總值為40億美元,相較於對中國貿易的830億美元,成長空間極大;9月8日至10日於印度清奈舉行的印度台灣工業展(EMMA Expo India)是台灣產品的展示櫥窗,也會是我商敲進金磚大門的絕佳平台。
訊息來源: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