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部長毛治國(見上圖,記者黃雅羚攝)昨(五)日表示,交通部積極推動加入國際海事組織(IMO)以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擬從爭取成為觀察員著手,以利我國港口管制工作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並喚起航運業界正視該檢查制度,俾共同維護海洋環境,同時確保船舶航行安全。
為凝聚各界共識,確立港口國管制之重要性,宣導航運業者應確實遵守港口國管制相關規定,及闡明交通部各港務局落實港口國管制之決心及執行成效,交通部於昨(五)日在交通部國際會議廳辦理「二○一○港口國管制論壇」,交通部部長毛治國於致詞時表示上述言論。
毛治國指出,有鑑於港口國管制業務的重要性,近年來,該部不斷地努力提升檢查品質與成效,其中在目標船的遴選及檢查重點方面,為確實與國際接軌,除了參照各區域備忘錄所公布的黑名單及年度檢查重點之外,並要求各港務局加強老舊及其他高風險船舶的檢查。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港口國管制成效,交通部於目前積極推動的航港體制改革案中,已規劃於航港局成立港口國管制中心,專責統籌處理港口國管制業務,預期將與國際相關組織及標準達成更緊密的銜接。
該論壇廣邀產官學界專家(下圖),報告國際間推動港口國管制之資訊,並分享船舶因應港口國管制檢查之實務作法,另於專題報告後舉行綜合座談聽取各界對我國推動港口國管制制度之建言與期許。交通部指出本次論壇有助於凝聚各界對港口國管制工作的重視,對於提升我國海域航行安全、環境保護,乃至於海事技術的國際聲譽,都有正面助益。
IMO於一九九九年將「港口國管制」作業程序納入國際安全管理章程,要求全球會員國確實遵行,現今已成為每個擁有國際海港國家重要的安全事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