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處5日發布6月份消費者物價年增1.18%,躉售物價則是較去年同月上漲7.18,其中,以美元與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增幅,均為近半年來最小增幅。
主計處5日發布6月份物價變動概況指出,6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105.31,較5月上漲0.33%,較去年同月上漲1.18%,1~6月平均則較去年同期上漲1.19%,其中商品類上漲2.73%,服務類微跌0.02%;若扣除蔬菜水果,漲幅為1.08%,若再剔除水產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則上漲0.17%。
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6月消費者物價年增1.18%,主要是因燃氣、菸品、蔬菜、油料費及水產品價格相對去年較高,加以今年6月適逢端午節(去年端午節在5月),部分家長饋贈褓姆、家庭佣人禮金,與水果、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下跌,交互影響所致;若扣除蔬菜水果,6月消費者物價仍上漲1.05%,若再剔除水產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也漲了0.63%。
6月消費者物價中,蔬菜上漲12.77%、水產品上漲7.86%、肉類上漲3.52%,蛋類則是下跌9.08%、水果也跌了3.66%;交通類的油料費雖然隨著國際油價緩步走跌,但相對去年仍屬較高水平,上漲4.79%,燃氣價格則調漲了16.41%。
6月份躉售物價總指數為108.38,較5月下跌0.46%,較去年同月上漲7.18,主要是因油品、基本金屬及化學材料等價格仍處相對高檔所致,其中國產內銷品上漲8.92%,進口品上漲7.18%,出口品上漲5.53%。
吳昭明表示,6月進口物價指數,以新台幣計價,較上年同月上漲7.18,若剔除匯率變動因素,以美元計價之指數也較上年同月上漲9.04%,主因鋼胚、銅、原油、石油腦、液化天然氣及鐵礦砂等國際行情仍高,使基本金屬及其製品類與礦產品及非金屬礦物製品類分別上漲31.11%與13.18%所,不過,無論是以美元計價或以新台幣計價,均為98年12月以來最小增幅,顯示上漲幅度已經趨緩。
如果與主要國家相比,1~5月美國消費者物價上漲2.3%,亞洲的日本是下跌1.1%,中國大陸則是上漲2.5%,新加坡上漲1.8%,香港漲2.1%,韓國1~6月也上漲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