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天下》今(29)天公佈台灣首度進行的大規模縣市教育力大調查,憑藉豐沛的資源、高素質的教育人力,與國際化的環境,台北市橫掃千軍拿下第一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異軍突起的苗栗縣透過向中央借將、高執行力落實政策,勇奪第二,是教育力前五強中唯一「非都會型縣市」。其餘三強依序是新竹市、台中市,台北縣與高雄市並列第五。
《親子天下》指出,這次調查分別從政府投入與滿意度、閱讀力、教學力、弱勢關懷力四個面向,總共四十五個指標,並透過二十五縣市教育關鍵政策數字、上萬份教師問卷,與全國家長聯盟代表調查,深入評析全台二十五個縣市的教育競爭力。台北市在四個面向中拿了三個第一,唯獨在弱勢關懷力排名第七。高雄市、苗栗縣與新竹市則同列弱勢關懷力第一。
在不可投票給自己主政縣市的標竿教育縣市互選調查中,台北市以十三票的高票,拿下讓其他縣市望塵莫及的冠軍,同列第二名的苗栗縣與高雄市僅各拿到三票。台北市也是全國教師最羨慕的教育縣市,有高達六成五的教師認為,台北市推動的教育政策和投資最值得參考與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苗栗縣同時獲得「縣市長教育政策的教師滿意度最高」與「最重視國民教育縣市」兩項殊榮,近八成教師對縣長劉政鴻的教育政策表示滿意,超過九成的教師認為苗栗縣重視國民教育。不過,桃園縣則是全國最願意在教育上投資的縣市,教育預算占總預算42.21%。
從教育預算占總體歲出的占比排名,最願意投資教育的縣市為桃園縣。調查中發現,台灣二十五縣市政府每年編列最大一筆預算即是教育預算,占總支出約三成以上,但扣除教師薪資與退撫金後,實際用於學生身上、加強學校軟硬體的預算,連占比最高的桃園縣也僅剩9.49%,根本占不到縣市政府總預算的一成。實質教育預算占比最低的是嘉義縣,僅有3.96%。
《親子天下》總編輯何琦瑜特別指出,富有縣市的教育力排名多在「前段班」,末五名全是需要依賴中央補助較多的財政三級縣市。不過也有財力困窘的縣市靠「對的人」經營,突破沒錢的限制,包括苗栗縣、嘉義縣、台東縣、南投縣都以黑馬之姿擠進前十強。《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長期觀察國內的閱讀教育現場,他更指出教育力的城鄉差距,差的不只是「錢」,更是「知識」與「專業」。
另一個影響縣市教育力的關鍵是第一線的教師。《親子天下》以七個指標問題調查,發現二十五縣市中最有教學熱情與使命感的是南投縣教師,熱情指數最低的是台北縣教師。台北縣教師對「是否以身為老師為榮?」、「是否相信自己的努力會看到學生進步?」、「是否覺得自己的工作被尊敬?」、「師生關係是否和諧?」等四個問題的回應都是二十五縣市中最消極。
教師認真指數最高的前五名則全是都會型縣市,排名依序是新竹市、台中市、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台北市則有超過五成五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學生程度高於台灣全體學生平均水準,也是全台二十五縣市最高。
今年年底縣市合併升格後,五都要面臨教育資源與期望的平衡外,更將面臨城鄉落差對教育資源整合的巨大挑戰。台中市教育力排名第四,台中縣排名第二十四,如何將台中市「前段班」的成功經驗順利轉移擴張到「後段班」台中縣,將是新任大台中市長與教育局長的首要難題。
類似難題也發生在台南。台南市教育力排名第十一,台南縣排名二十,與台中情況不同的是,台南市與台南縣僅在「政府投入與滿意度」指標出現顯著的差距。有近七成台南縣教師滿意市長許添財推動的教育政策,台南縣長蘇煥智則因曾推動教師考績改革,與教師嚴重對立,致使教育政策滿意度排名敬陪末座。未來大台南市長的教育政策重心,恐怕要優先考慮強化教師的向心力。
2010年《親子天下》縣市教育力大調查,係由縣市長調查、教師調查、家長調查,以及主計處、教育部統計資料加上教育部統合視導評鑑資料構成。縣市長調查、教師和家長調查之調查時間為2010年5月4日至5月28日。縣市長調查係由縣市政府填答的問卷回收資料;而教師調查係按各縣市國中小教師比例對各縣市進行分層抽樣(金門、連江縣因為樣本數過小,未全部邀請),扣除拒絕與態度不明者,總共邀請562所國中小,寄出19,917份問卷給各學校老師,最後回收11,778份有效問卷,總回收率為59%。若以各縣市計算,每一縣市平均回收471份教師問卷,縣市的平均回收率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