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採訪/熊昌成,整理/何榮幸】
「當時籃球場上每隊六個人,前鋒、後衛各三人,隔著中線,前鋒負責進攻,後衛專責防守,後衛超越中線是違規的」,這是女籃老國手蘇玉珍口述一九五○年開辦的省聯賽場景。別懷疑,六十年前,女籃比賽就是在「六對六」規則中比完全場。
其實,台灣女籃已是亞洲的先驅。世界最早的女籃比賽,是九個人對九個人,直到一九二○年前後才改為六人上場。一九五○年從印尼來台就學的蘇玉珍,與印尼朋友組成「黑白」女籃隊,和純德女中(今合併成淡江中學)在三軍球場打友誼賽,「那時東南亞已經打五人的男子規則了,台灣還在打女子規則,令我們很不習慣」。
六十年前 女籃賽採六對六
經過商議,決定男、女規則各打一場,不料,觀眾對五人制反應熱烈,蘇玉珍說,「省聯賽隔年就改採男子規則比賽了,後來我去美國訪問時,還看到大學女生在打六人上場的舊規則哩!」
提到純德女籃,誰都不能忘記「女籃之父」洪金生。他是最早投入女籃的專職教練,一九五○年打造純德女籃隊,在女籃萌芽時期,與碧濤、綠蓉(今中山女中)等隊的競爭,創造女籃第一個高潮,也為女籃運動奠定基礎。
女籃之父 洪金生打造純德
蘇玉珍就讀台大後,台大決定成立女籃隊,與純德等隊競爭。「良友隊集中當時各隊好手成軍,與男子的克難隊一樣,就是當時的中華女籃隊,我們曾多次到韓國和東南亞比賽,宣慰僑胞,在政府外交困頓時期肩負著重要敦睦任務」,蘇玉珍回憶,南韓女籃原本不是良友對手,每次都輸二、三十分,但南韓認真發展女籃遂後來居上。
改名國泰 調教出無數好手
一九七○年純德女籃更名為國泰人壽隊,成為企業贊助球隊,不但曾在台灣區運(含省運)締造三十連霸的輝煌紀錄,更與盛極一時的「亞東五虎」(應莉莉、梁美雲、徐台榮、莊瑞美、陳素真)形成分庭抗禮之勢而形成觀戰高潮。
中華女籃隊在第二、四屆亞洲錦標賽分獲三、二名,一九八四年瓊斯盃則掀起另一波高峰。老球迷朱世璋說,「那年的美國隊是蜜勒領銜,巴西則是豪登西亞掛帥,那一屆,哇哈!中美、中巴、美巴,在中華體育館賣了三場大爆滿,大概是台灣最轟動的女籃賽了」,他無限感慨補上一句,「真希望女籃有一天能回到那時的榮景」。
洪金生調教的女籃國手,從早期陳雀、許輝珠、賴淑敏到中期的王泠、曹立妍、力英美,及至晚近的齊璘、錢薇娟,無一不是中華代表隊的主力。即便在中風後,他仍常坐輪椅到場為球員打氣。洪玲瑤則繼承洪金生遺志繼續為女籃運動奉獻。
女籃場上嘶喊聲震天的對戰背後,就是這群專業教練的長期付出,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女籃好手。在女籃聲勢逐年下滑的今天,如何找回昔日令人感動的精神再創女籃高峰,已是籃壇人士必須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