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快放榜了,最近每個考生心裡都七上八下,人人都想考上理想的學校、替自己做最好的選擇。但念大學是為了替未來儲備實力,更真實的挑戰,將從四年後踏出校園的那一刻開始。你,擔心畢業後會失業嗎?
面對未來的職場競爭,能不能拿到進場的門票?進場後會被視為白目菜鳥,或立即上手的潛力新星? 「經驗」與「實力」決定一切。邊念書時邊累積職場經歷,「上班上學齊步走」,是高競爭時代最務實的選項。
大學的進修學士班,就提供了一條最踏實的路徑。要走這條路,進學班的學生必須付出雙倍努力,在工作上打拼、在課業上深耕,雙軌並進。好在他們都明白汗水會有代價,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從不擔心以後會失業!」
目前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進修學士班的廖振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個斯文的美型男高中念的是美術班,畢業後先到電視台當動畫剪接師,後來開兒童美術家教班,為了自我提升,決定回校園念書。廖振凱說,其實他早就畫好未來生活的藍圖,雖知道以自己的專長,沒大學學歷也不怕餓肚子,但人的心有多大,努力就要多大。以後不論是自己開業,或在較具規模的企業工作,知識,才是力量。
白天教小朋友畫畫,晚上跟假日要到學校上課,他的大學歲月少了浪漫,多了汗水。但他很自豪於現在的生活,這股「實在」的味道,就是他想要的。像他一樣職場意識清晰的大學生,在文化大學進修學士班隨處可見,「工作+修學位」同步發展,才是離夢想更近的一條路。
廖振凱是大學生,也是深受小朋友歡迎的兒童美術班老師。
為了鼓勵這群邊工作邊奮力進修的學生,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替學生細心規畫環境,學生們有專屬的先進數位校園、獨立的師資、實務走向的課程設計,與周全的輔導後援,讓學生感覺到受重視、被照顧、有心學習就有人挺你,進而逐漸抓住自主學習的絕竅,長出不一樣的能力。
邊工作邊上學的學生,「時間」是最大的壓力,需要更有彈性的課程規畫,文大進修學士班的「大學不分系」與「彈性時段選課」就是為符合學生的步調。入學後,可邊修課程邊自我探索,決定想鑽研的領域再選系。
也可依個人情況選擇日間、夜間或假日時段的課程。而小班教學的30學分外語課程,則是替未來工作職能奠定紮實基礎。高度科技化的數位化校園,則讓學習計畫的安排、師生互動、同學間的討論更便利流暢。導師制度與職場菁英育才計畫,成功鼓勵了同學堅持信念、樂在學習。
文大進修學士班的數位校園充滿現代感,讓學生享受便利有效率的學習生活。
在大學學歷愈來愈普遍的時代,想當大學生不難,想在四年後跟這些「上班上學齊步走」的年輕人一樣,帶著實力與自信走出校園,需要有勇氣替自己做最適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