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
南韓男藝人朴容夏自殺身亡,引起影迷惋惜震驚,卻也出現仿效反應,多名影迷跟著自殺。專家認為,後續自殺案例應與「媒體傳播」有關,如果社會正視自殺個案,不要過度簡約自殺因子,應可減少類似不幸事情發生。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自殺防治專家鄭泰安教授表示,自殺的原因複雜,在自殺的瞬間,大多是衝動的,但是大多數的自殺行為有著遠因和近因,它們涵蓋了社會、心理與精神疾病方面的危險因子。
以富士康為例,10名墜樓身亡、2名重傷的年輕人都來自中國內陸,集中在4、5月,而發生於5月的就佔了一半,男性人數為女性的3倍。尋短的年輕人都來自中國內陸,跑至沿海工業區賺錢。
鄭泰安分析,年輕人離鄉背井,至外地工作,首先遭遇到的是「遷移」所帶來的身心壓力。研究證實,「遷移」是造成人類自殺的危險因子之一。
接踵而來的是工作環境的壓力,包括工作時數、休息時間、單調重複的工作性質、工作場地的噪音等不良環境因素,以及人事與管理制度、人際關係等。
如果有人又遭逢生活事件打擊,例如老家發生變故,或是工作出現挫折,就可能產生憂鬱症。現實生活的不如意,加上與憂鬱症,兩者為自殺行為的首要因素,於是出現了第一個自殺案例。
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自殺持續多年名列台灣10大死因,2009年自殺死亡率為17.6%,自殺年齡層15至44歲比例為26.0%,45至64歲為25%,顯示自殺族群一半分佈於青壯年勞動人口。
「預防自殺事件發生,需要全面的防護網!」鄭泰安指出,自殺牽涉層面廣泛,卻國內僅有衛生署推動自殺防治。勞工自殺防治的措施,迄今仍未有政府單位積極介入。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企業只求省錢,勞工朋友處在不穩定的「派遣」工作,面對「付出」與「回饋」的失衡,所承受的壓力終究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長期以來,國人面對超長工時、過重工作負荷等,過勞普遍成為勞工的壓力源。近幾年,派遣、外包被濫用,導致勞工就業不穩定,再加上失業率高漲,更加重了勞工的心理壓力。
鄭泰安強調,為了組合堅強的自殺防制系統,包括衛生、勞動、社政、警政、消防等部門都應橫向聯繫,社會大眾、里長、鄰居、媒體等也應一起投入自殺防治,才能夠真正建構起有效的「自殺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