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天如、馮惠宜、呂素麗/綜合報導】
監察院因為剖腹產率高而糾正衛生署,一年多前自費剖腹生下女兒的黃太太不解地說:「我就是怕痛啊!加上媽媽婆婆生產時都有臍繞頸或難產經驗,主動要求自費剖腹產,究竟何罪之有?」醫師也說,剖腹產率升高是全球趨勢,不應視為醫界原罪。
四十一歲高齡才懷孕生女的黃太太表示,媽媽兩胎都臍帶繞頸,婆婆四胎都胎位不正,其中兩胎還分別死產及難產夭折;加上身邊姊妹淘都自然產痛了十幾個小時,到最後還是剖腹產,「因為不想重蹈覆轍,所以一開始我就決心就算自費也要剖腹產。」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相關研究證實,高齡產婦自然產難產的機率遠高於非高齡產婦;又自然產之多產婦老年衍生漏尿或子宮下垂的機率,也高於剖產婦。因此,隨著產婦高齡化及少子化,剖腹產率逐年攀升是全球的趨勢,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剖腹產率略高於歐美等國家很正常。
此外,台灣醫療相關法令不比先進國家,對醫師訂有「去刑化」的保障,萬一生產過程不順利,醫師不但要負擔民事賠償,還有可能要吃上醫療疏失的刑責,「所以有些醫師看到產婦陣痛十幾個小時還生不出來,就算胎兒心跳正常,但為求保險,仍會建議剖腹產。」
台灣剖腹生產率高,婦產科醫師李茂盛分析,這與近年醫療儀器進步、醫療關係緊張、現代婦女運動少難生有很大關係。他記憶中曾有卅二歲產婦採無痛分娩,因出力不當生不出來,最後還只好推進手術室緊急剖腹產。
開業婦產科醫師陳芳英也認為,醫療關係緊張是推高高剖腹率的主要原因。另外,她也發現名人效應對年輕的產婦影響頗深,因為知名藝人沒有一個是採自然產,無形中讓產婦誤以為剖腹產就是保持身材、維持陰道緊實必要措施。
同樣是婦產科醫師的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蘇榮茂則表示,現代人生得少,耐痛力低且自然產醫療糾紛較多,反觀剖腹產安全又快速,剖腹產缺氧率幾乎是零,因此,患者要求剖腹,醫師樂意施行。
儘管剖腹比例偏高,仍有不少產婦堅持自然產。
林正泰曾碰過有位產婦是日本某宗教虔誠教友,宗教教義禁止剖腹產,這名四十五歲高齡產婦自然產很不順,醫師建議一定要剖腹,但她寧可忍受疼痛,堅持要自然產,沒有醫師願意幫她接生,她轉而找了經驗豐富的助產士,也同樣生不下來。
這名產婦後來經人介紹由林正泰接手接生,他以無痛分娩幫產婦順利產下孩子,助產士還一邊觀摩,林正泰形容「拚硬的」,真不容易。
林正泰說,產婦要求剖腹產,如果醫師不遵從,萬一出什麼狀況,責任擔待不起,因此,產婦要求剖腹產,醫師只能照辦;他認為,政府應多衛教,「生孩子沒什麼良辰吉時」,鼓勵產婦自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