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針對監察院的糾正,健保局表示,國內剖腹率偏高的因素,跟產婦高齡化結構、文化及醫師專業判斷有關。結構化的問題改變較難,但該局仍將加強民眾宣導,希望減少產婦因為挑時辰、怕痛或維持身材等迷思,進而選擇剖腹產的比率。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健保對於自然產及剖腹產的給付完全相同,都是三萬多元,所以,健保給付對剖腹產的經濟誘因,並不存在。
根據該局分析,台灣剖腹產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產婦普遍高齡化,另愈來愈多婦女借助人工生殖受孕,導致多胞胎比例增加,也有很大的影響。
其次則是文化因素。例如許多老一輩還是對生辰八字深信不疑,非得為金孫挑個「兩數夠重」的黃道吉日落地;另也有年輕媽媽因為怕痛,或以自然產會影響身材、夫妻日後性生活為由,而堅持選擇剖腹產。另則是涉及不同醫師的不同專業判斷。
蔡淑鈴說,結構性問題很難克服,但未來該局仍將以母嬰健康為最高宗旨,一方面加強宣導民眾減少進行不必要的剖腹產;同時透過婦產科醫學會,透過同儕制約,確保專業的嚴謹度。
至於被監察院點名,剖腹產率長期高於各區的高屏區,以及極少數剖腹產率高達六、七成甚至逾八成的診所,健保局也都將持續加強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