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爆發所長貪瀆自肥弊案,享譽國際的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被檢舉以國家經費研發出兩種人體專利試劑,交由妻子成立的公司技術轉移,再賣給中研院,4年來貪污至少1500萬;不過,陳垣崇友人認為,陳如果愛錢,在美國開公司就可以,為何要貪這種小錢?
發明「龐貝式症」藥物享譽國際的陳桓崇,昨日遭約談後以60萬元交保,震驚各界。陳垣崇在國內外都備受推崇,最近在國外上演的好萊塢新片《愛的代價》(Extraordinary Measures),即是以他發明龐貝氏症解藥為故事藍本,陳垣崇一角由哈里遜福特擔綱。
陳垣崇旅美期間投入「龐貝氏症」治療新藥的研究過程,這項罕見疾病用藥2006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歐盟的上市許可後,原本無藥可醫的「龐貝氏症」,每年有上千名病童因此獲得重生。
在「龐貝氏症」解藥前,陳垣崇已開發出用玉米粉治療「肝醣貯積症」,相對於龐貝氏症解藥的龐大商機,這項發明更讓陳垣崇驕傲,因為玉米粉取得方便又便宜,可以救更多人。
陳垣崇率領的藥物過敏基因研究,促使國內醫界正視及預防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SJS)的嚴重藥害;但研發成果的申請專利、技術轉移、申請藥證等過程卻風波不斷,最後檢方介入調查。依據政府採購法第15條第2項規定,機關承辦、監辦採購人員,對於與採購有關事項,涉及本人、配偶、三親等以內血親或姻親的利益時,應行迴避;陳垣崇卻將技術授權與妻子有關的公司研發,並予採購。
根據生醫所的研究人員透露,陳垣崇發現的關鍵基因是全球獨家專利,檢驗的專利權在中研院,但研究單位不可能開工廠生產試劑,都是將獨家專利招商授權生技公司生產;這種試劑,全世界可能只有他會做,換言之,是全世界都要向他買,如果法令跟不上獨家專利研究需求,科學家很可能一再掉入陷阱,對科學研究發展相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