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南方朔】
美國開國元勛那一輩,真是英才鼎盛,其中又以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最有人性討論上的價值,十多年前傑佛遜和他的黑人女管家莎莉.海敏絲的婚外關係及私生子女問題鬧得火熱,不但許多著名法學家介入證明,美國研究學者也用DNA分析證實了有幾人確實有傑佛遜的基因。這份DNA分析報告,甚至被當今頂級科研學報《自然》於九八年十一月刊出。
傑佛遜乃是美國拉什摩爾山國家紀念碑上,與華盛頓、林肯、大羅斯福,四尊山壁巨像呈列的民主光炬。他雖然來自豪門世家,但他對人生的熱情和對民主的熱情卻終身未變,而且都早已成了後來的傳奇:
──在生命熱情方面,他在妻子逝世後曾多次戀愛,他和小巧秀氣的藝術家瑪莉亞.若絲葳愛得有點轟轟烈烈,甚至企圖跳過籬笆短牆,結果摔斷右手,這種事年輕的戀愛男女都不一定會做,而他這種有地位的人卻會觸犯,可謂極其少見。此外,他寫給瑪莉亞許多極長的信,後來的人已幾乎不再可能。他和小廿歲的黑人女管家的婚外關係,在他出任總統後即一直盛傳,而他可從未否認過,這段關係,不可能沒有愛情的成份在內。
──傑佛遜對民主的熱情也從未改變,當代傑佛遜研究權威伯恩斯坦教授(R.B Bernstein)在《傑佛遜傳》裡就指出:每當民主價值淆亂,信念鬆動時,美國人就一定拿出他的著作的言論裡找新的力量,這也是典藏他的檔案的普林斯頓大學為世所重的主因。傑佛遜的民主態度用理論性的說法,乃是相當激烈而澈底的民主,他的許多話在我們社會一定會被認為是在鼓勵造反。
例如他認為:「經常有些變亂,不能算是壞事,政治上的變亂有如自然界有風暴,群眾並非時時刻刻都是對的,但他們判斷錯誤,也總比麻木不仁為佳」、「如果有一天人民對政治失去熱忱,那麼你我,議員、州長、法官、群眾領袖等都將成為貪慾之徒,這是人類的一般本性,無人例外」、「有人認為人民多暴徒,我卻時常發現這些被稱為暴徒的人們卻是最有用處的,我不知道這種人是否太多,才使得那批由愚蠢大眾裡竄起的新貴們不敢去貪汙圖利。」他甚至激烈到認為,「每廿年有一次革命不失為一件好事!」當然更別說全球許多人都知道的新聞自由觀念了:「如果有人要我在有政府而無新聞或有新聞而無政府裡二者選一,我將毫不遲疑的選擇後者!」
傑佛遜的元勛一代,不只是相信人民,堅持民主,認為官員可壞可惡甚於百姓,他們自己為人也遵此原則。傑佛遜總統任內,總是會在白宮前的窗夕凡尼亞大道走路,和每一個趨前過來的人說話打招呼。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更厲害,他喜歡到華府附近的波多馬克河裸泳,有次一名小子要和他長談,就跑去河邊坐在亞當斯腿下的衣服上,使他不長談都不行!
我長期以來都對美國開國元勛那一輩的英才們至為欽佩,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出身貴族世家,但我們不能忘了歐美的現代歷史裡,主要的改革家甚或革命家,在一大半都出自世家。他們學識淵博,人情練達,是非清楚,知道權力的傲慢與敗壞之可怕甚於人民的可能犯錯;正因相信人品,傑佛遜才會有今天我們看來會無比驚嚇,認為是在鼓勵人民造反的激進民主主張,而美國就是在這些激進而堅決的民主中誕生。
由傑佛遜那些元勛輩人物,我們當知道,他們才是進步的真貴族,而有些社會像法國路易王朝的虛矯貴族,則是看起來有樣子,而卻保守反動至極,那種法國式的「老朽王朝貴族」(ancienne moblesse)的結局,其實也印證了傑佛遜那些元勛輩民主貴族的終極價值。今天我們社會有人開始談貴族,他們說的是傑佛遜式的民主貴族呢?或是法國大革命前的老朽貴族!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