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23日電)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即將簽署,產業界認為,簽署後如何落實及真正協助台商解決在當地的困難更重要,同時也要加速產業規劃佈局、吸引大陸人才。
在中國大陸有6年經驗的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海外拓銷服務群副總幹事張笠今天指出,ECFA簽署後,政府接下來應該更注重的是透過後續協商,解決台商在大陸投資和佈局上的問題與困難,尤其在解決投資與商業爭端上。
張笠認為,後續有關服務業的談判,也應該著手開始準備。
此外,許多業者指出,由於台灣和大陸產業還在可互補的階段,如何思考簽署ECFA後,讓兩岸透過分工合作模式,創造出Chiwan(即China加Taiwan)的全球競爭力,也是值得政府思考模式。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曾垂紀日前建議,用韓國提出的「Chiwan」概念,兩岸攜手賺取世界的錢,具體由中投、開發基金各自領銜、出資新台幣50億元,合組1家「Chiwan(中灣)金控」,以發展兩岸經濟貿易合作,協助相關產業、金融發展。
張笠認為,即使大陸薪資調漲,台灣的人工還是比較貴,台灣的環境已不再適合勞力密集產業發展;而高科技元件和技術則是大陸所無,因此藉著兩岸產業互補,且兩岸關係和緩、1日生活圈成形,台灣投資環境鬆綁開放,更能營造吸引台商回流、外資前來的環境。
他建議,政府首先要對可能回流,或者吸引外資的產業類別與區塊進行佈局與劃分,同時可在台灣西部沿岸設置多個「加值出口區」,讓外勞與本國勞工的福利薪資脫鉤、降低企業人力成本,也解決企業缺工問題。
張笠說,由於台灣勞工素質比大陸佳,加上保護智慧財產權、效率都比大陸好,因此外資利用台灣的高素質勞工、智財權與環境,就可出口加值產品到大陸華南地區,甚至世界其他地區。
此外,張笠表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除了技術就是人才,如何打開大門,讓大陸北京、清華大學畢業的人才到台灣,為台灣的電子、電機、醫療、精緻農業做出貢獻,也讓這些大陸人才取得比大陸更好的發展空間,也是政府應該加緊腳步思考。990623
留言列表